顯示具有 玩物益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玩物益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無扇葉電風扇 -- Dyson air multiplier

春秋兩季吹電風扇就夠了,夏天若要省電更是需要電風扇來搭配冷氣。但是電風扇最討厭的就是扇葉需要定期清潔,小孩也容易受傷,讓許多懶人與家長大呼吃不消吧!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電器大廠 Dyson 日前正式推出 air multiplier ,完全沒有扇葉,看起來就好像支放大鏡,這怎麼可能呢?難道是在變魔術?!

air multiplier 當然不會無中生有,它不需要扇葉的原理乃是改為利用位於下方座台的吸風口來吸進空氣,再後風扇圓形外框邊緣細縫噴出,並同時帶動整個氣流的流動,並將氣流放大十五倍,最高每秒達 405 公升、時速 35 公里的涼風,輕鬆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但是這麼酷眩的電扇,價格自然也不便宜, 12 吋款式要 329.99 美元, 10 吋款式要 299.99 美元。相關的示範影片如下所示: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只用兩年的 F10

這台 Fujifilm F10 陪伴我大概兩年的時間,向來作為隨身機使用;不過久而久之,也逐漸將原本的 Nikon D70 束之高閣,專用此機。 2008 年 9 月 15 日時拍晚餐的鐵板燒時突然無法拍攝,顯示「Zoom Error」,看來凶多吉少。後來送檢發現並非是鏡頭馬達壞掉,而是主機板;修理費用要 3500 元,超過我的上限 3000 元,於是決定讓它長眠。

心中雖然很吐血,因為這意味著我又得花錢買新相機,不過這台 Fujifilm F10 拍的照片與影片實在太多了,應該是絕對夠本了。


只用兩年的 F10

只用兩年的 F10

只用兩年的 F10


只用兩年的 F10:側面

只用兩年的 F10:側面


只用兩年的 F10:鏡頭特寫

只用兩年的 F10:鏡頭特寫


只用兩年的 F10:一開機就顯示 Zoom Error

只用兩年的 F10:一開機就顯示 Zoom Error


只用兩年的 F10:錯誤訊息特寫

只用兩年的 F10:錯誤訊息特寫

2007年1月24日 星期三

見證 Mac 誕生的《Macworld》雜誌創刊號

2007 年 1 月 24 日,衝著當日正是 Macintosh 誕生日(請參考冰果室新聞:【歷史上的今天】Macintosh 問世 ),老友徐人強 Luke Hsu (知名電腦遊戲雜誌《電腦玩家》創辦人,目前擔任 i'm tv 數位電視營運長;多次出席冰果室小型網聚台北場)特別帶著他所珍藏的《Macworld》雜誌創刊號來到芝廣辦公室找在下。在下一看,機不可失,立刻予以拍照留念。





《Macworld》雜誌,創刊於 1984 年 2 月。按照美國的慣例, 2 月份的雜誌都於 1 月份時上架,所以可說這本《Macworld》創刊號其實就是隨著 1 月 24 日 Macintosh 的上市而來。





以下是該期《Macworld》雜誌中幾篇文章的首頁……












這則是該期《Macworld》雜誌中的重點:專訪微軟創辦人 Bill Gates …

按下以下兩幅圖片可放大閱讀







相對於 Gates 的大幅報導,蘋果創辦人 Jobs 呢?混雜在 Mac 團隊中的整體訪問中,並不突出:





來!放大瞧瞧吧…





也許有人會對於 Bill Atkinson (不知道此人為何人者請 閱此)的專訪感興趣……





最後蘋果本身當然也在這本《Macworld》中刊登了廣告……





看完了這一本《Macworld》創刊號的內容,感到一種疏離的熟悉。就如歷史長河的起落與翻騰,該《Macworld》中人物雖多,有人仍在蘋果服務,有人已經消失;更有當年的讀者如今進了蘋果。然而對於整個 Mac 歷史乃至於個人電腦的演變和進程,備覺甘苦皆嚐,值得玩味與推敲。

2006年9月26日 星期二

最新 Mac 旗艦 -- Mac Pro

大家都看到了在 2006 年冰果室年度網聚中的 Mac Pro 意外現身,也不少朋友拍了照片。在此要特別分享個人所拍的特寫。

運到了運到了, Mac Pro 出現在辦公室內了!從箱子就能感受到那自然顯露的濃濃勸敗感。一時間個人不敢去將之開啟,深怕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就讓冰果室水電「公」老塞 CJ 去把玩一番。好不容易等到老塞玩膩了,才搬過來暗爽一番…





趕忙將之拆開來瞧瞧。外型就如大家已知的,還是沿襲著 PowerMac G5 的冷洌金屬風格。





可擴充至 2 台的光碟機位置…





前端面板的擴充界面插埠依舊存在,不過新增了 FW 800 的界面。有了這個部份,方便許多…





背板的界面插埠並沒有與原先 PowerMac G5 有太大的不同,但由於整體內部新增第二台光碟機空間與電源供應器由下往上搬動的關係,所以界面插埠的部份就從原來的一長排變成了較短的三排。不過很明顯地,背板的風扇孔變成只有一個。

個人認為電源供應器搬到上頭,會讓電源線往下拖條尾巴,經過界面卡、風扇出口與插埠的部份,比較礙手礙腳,不若原先 PowerMac G5 在最底下的排列方式來得棒,但無傷大雅,勉強還可接受。





來張擴充界面插埠區的特寫吧!





序號標籤所在。以前 PowerMac G5 是在機殼內,很不方便,蘋果這次終於聆聽了消費者的反應…





這個簡易的開蓋扳擎可加鎖的方式雖然不是新鮮玩意兒,但請容在下展現操作方式。





扳動這個側蓋扳擎,就可將側蓋開啟了…





側蓋內側標著如何處理記憶體擴充的程序,很是細心…





側蓋的卡榫與密封邊條設計。





整個側蓋掀開後,就可一目了然。比起先前的 PowerMac G5 的擁擠模樣,果然大有改進。而且似乎連一些雜亂無章的電線也都整理得消失不見。





同時側蓋開啟後,也代表四個硬碟抽取盒可以拉出來…





在下將 1 、 2 與 3 號硬碟抽取盒抽出的模樣…









將抽取盒抽出後,就可拍一下內部的情況。圖中那個黑色的擴充槽,就是硬碟 SATA 界面的插槽。





這就是 Mac Pro 的硬碟抽取盒的模樣。其實應該說是「抽取架」還比較適當些。





鎖硬碟的螺絲共有四個,這是其中兩個的特寫…





螺絲鎖上的平面還有些黏黏的殘膠感,個人以為這是故意用來讓沒有硬碟可鎖的空抽取盒上的螺絲不容易因搬運而鬆脫的細心設計。





原廠硬碟,上面可標有蘋果公司的標誌。





兩個安插記憶體模組的子板,共可擴充至 16GB 的總記憶體容量。





為了預防記憶體子板插得不夠深,不夠安穩,請注意子板兩側各有個小白點,務使要讓這兩個白點與機殼平行,才代表真正插入了主機板上的子板槽。





來瞧瞧這記憶體的子板模樣吧!







將上層的第一片抽出後,感覺更空啦,就可拍一下內部的情況。





從記憶體區往前機板處望去,所看到的風扇…





最後是在下三八指數飆高,來個二十幾年來頭一回的經典戰役!蘋果老機 Apple II+ 與最新機種 Mac Pro 對幹大車拼!







最後來兩張 Mac Pro 機殼的特寫。這種冷洌的濃濃科技感,嘿嘿,對在下來說還是很棒的!








至於 Mac Pro 效能如何?抱歉,在下沒能把玩多久,所以無法置喙。想知道的朋友,只能請老塞 CJ 或其他比較深入把玩的 五樣 與 ross_tt 兩位大哥開示了!

2006年4月1日 星期六

友人趙君的三菱 Zinger

友人趙君的 Freeca 在新店環快上一頭撞進安全島,車頭全毀,臉也破相。車是無法修了,人所幸沒有大礙,只好當作近年來的大災厄以還可接受的方式來到。既然災厄來了,也過了,就得慶祝一番。怎麼慶祝呢?很簡單,這就買輛新車取代舊車,以免沒腿可跑。

趙君原本想要再買輛 Freeca ,畢竟開了好幾年,也習慣了。不料到了三菱展示間一看,才發現全新車款 Zinger 種種條件比較下似乎更顯得超值!左右權衡後,決定買輛 Zinger 回家。 2006 年 3 月 28 日,趙君剛好來訪,二話不說,立刻下樓狂拍其新車,為其留下一個生活中的記憶。否則以趙君之務實,根本不會為車拍照,連原來的 Freeca 撞爛之際,還是路過的水果日報記者停下車來幫他拍個兩張準備申請國賠呢。

趙君新 Zinger 的英姿,車身烤漆顏色還是與其舊款 Freeca 一樣,是銀灰色的。據趙君表示,銀灰色的好處就是不洗也看不太出來,實在是懶人的保護色。





現在似乎 HID 鑽石頭燈都成了標準配備,怎麼看都很漂亮。





外型看起來十分結實好用,裡面空間應該很寬敞。車身將輪胎的輪廓上弧做出來了,個人覺得位置有些高,應該低一些才順眼,不過這樣的設計還是讓車身顯得活潑不少。





欣賞新車時,必看的引擎室。





毫無油汙的引擎看起來真是心曠神怡!






EBD 電子煞車力分配系統,可縮短煞車距離…





後窗的大雨刷看起來很過癮。






整個窗戶往後延伸到車尾,捨去了傳統的口字形第三窗設計(取最大的採光面積),改以下斜的梯形收尾,顯得力道十足。






門邊裝有下踏板。





進到前座來瞧瞧吧。如果是從駕駛側觀之,似乎沒有什麼特別…






但若從乘客座看進來,就可以看到 Zinger 最引以為傲的曲線面板設計。





上面中間的蓋子是中控台便利置物盒。下來是前置單片吸入式 CD 音響主機,如果是頂級款式,將會是 7 吋液晶螢幕,不過音響就會變成附遙控器的 DVD / MP3音響主機。





打開中控台便利置物盒來瞧瞧,啊,趙君都塞滿啦。





配色讓在下個人看起來十分順眼的高辨識度炫藍儀表板。






頂蓬眼鏡盒…





從後座照正個前座面板兩張…







當我坐在後座,也注意到個人搭乘趙君的車時最重視的配備… 後座獨立空調! Zinger 的風量雖然小了點兒,不過冷度似乎比起 Freeca 有所提升,不過這點還要等天氣熱些後再仔細測測。





打開後廂,發現貨艙空間真的比原來的 Freeca 要來得大上許多。趙君主要是載貨用,所以就沒再裝第三排座椅了。而且必要時,還可把後座的椅子折平,可深達 1.64 公尺,以容納更多的貨品。





貨艙右側有個蓋子,掀開一看,原來是千金頂與工具箱。蓋子內側還有隔音棉。





趙君表示,他最喜歡 Zinger 的一個小地方,就是全車設計了許多飲料與置物架。例如前門內側下方的這個凹槽可放一般中型茶飲寶特瓶…





排檔後方的雙杯架,嘿嘿,已經在使用中了…






後座中央扶手上也有飲料杯架。





最後請趙君測試一段在下公司旁的小徑,整條路線有如反?形狀,而中間有一狹隘處,較寬的車可過不去。不過趙君開起來輕鬆愉快,似乎也證明了 Zinger 很好上手,已經有著「人車一體」的順手感了。

(檔案格式:320x240 .mov 檔案大小:8.6MB 播放時間:43 秒)

網誌存檔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蔡政儒,字明道,生於 1968 年 12 月 22 日,台灣台北人,美國知識系統學院電腦資訊科學碩士。性情溫文而恬澹,重義氣,嗜讀書,好美食並曾茹素五年;喜研究電影、攝影與各類玄妙事物,並與友人交遊和幫忙解決問題,進行知識與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近年來專心於電子商務的行銷與系統事務,並擅於企劃與建置小而美的興趣類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