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電腦世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電腦世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憤怒鳥也可以變生日蛋糕

真人下海大玩憤怒鳥後,又有 Lucy & Mike 這對夫妻為了六歲寶貝兒子 Ben 的生日,特別費工推出了憤怒鳥 Angry Birds 生日蛋糕!一整個惟妙惟肖,令人驚訝。這個耗費十個小時才完成的蛋糕,不到兩分鐘就整個人間蒸發了。

更猛的是,想要有樣學樣並不是不可能,因為 Lucy & Mike 特別推出了相關詳細製作步驟讓大家參考。倘若您也做出了憤怒鳥的食品,不管是蛋糕還是肉粽,水餃抑或刈包,請勇敢秀出來吧!

以下就是相關的照片與影片: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真人下海大玩憤怒鳥

喜歡憤怒鳥 Angry Birds 嗎?在 iPhone 上玩不稀奇,在 iPad 上玩也不過癮,在 Mac 上玩也不算啥,瞧瞧這位老哥,也實在太多閒功夫了,把 Angry Birds 在真實世界中重現,來個「親自動手」,真人下海大玩憤怒鳥!

當然鳥與豬無法以實體演出啦,否則這位老哥得立刻吃上虐待動物的官司。




由於廣受歡迎,所以 Angry Birds 會被網友拿來大力惡搞,其實也算理所當然,各種創意影片也紛紛出爐,各顯神通。話雖如此,這一部結合了 TRON 與 Angry Birds 的就有些遜了:




其實還是以這一部「Angry Birds Peace Treaty」最為經典。假如過去沒看過,那麼現在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彭博社五十分鐘內讓您管窺 Steve Jobs

如果週末閒來無事,有五十分鐘時間可以自由運用的話,可以瞧瞧這段由彭博社所製播 Bloomberg Game Changers 最新的這個「Bloomberg Game Changers: Steve Jobs」關於 Steve Jobs 的專輯。

在這段影片中,訪問許多業界知名和重要人士、蘋果前員工和合作夥伴,並輔以 Jobs 的生平介紹,以及從年輕到目前人生重要階段相關的種種精彩影片和照片,嘗試從各個層面來剖析 Jobs 。

專訪對象包括了蘋果共同創辦人 Steve Wozniak 、蘋果前執行長 John Scully 、風險投資客 Michael Moritz 、夢工廠執行長 Jeffrey Katzenberg 、業界知名人士 Guy Kawasaki 和 Robert X.Cringely 等人。內容豐富,值得一瞧。

紐約地鐵上使用 iPhone 彈唱的樂團

由於 iPhone 上一些音樂與演奏相關的 app 軟體都很不賴,所以使用 iPhone 來演奏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是整個團現場表演都是使用 iPhone 來演唱、彈奏、收音與拍攝,感覺還是暨鮮又酷!

這是美國紐約的一個樂團 Atomic Tom ,在樂器被偷後所想出來的奇招(抑或其實是一種搭著 iPhone 便車的宣傳妙法):在紐約地鐵上恣意且隨興的即席現場表演,所演唱歌曲就是他們目前《The Moment》專輯中主打的「Take Me Out」。整個感覺是輕鬆又自在,讓同車的乘客在驚訝中也意外地在繁忙的大蘋果都會中享受到短暫而難得的音樂小品。

或許冰果室網聚的常客、敗家網代言人利得彙的經紀人 Jerry 兄 也可以考慮來一段,幫沈悶的台北捷運充充電?請記得先行申請,否則可能將伴隨著捷運警察與罰單的身影上了社會新聞!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2010 年網路社群地圖

以 nerd 為主題的 xkcd 圖片網站上有個知名的「Map of Online Communies」,也就是網路社群地圖,其乃是按照網路社群每日的活動量,來代表在網路世界裡「國土」的面積大小,來繪製而成。

在這個網路社群世界中,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社群國度,也有不太熟悉的領域。但那些有著大片國土面積的,應該都聽過甚至於是其會員吧。

在 2007 年時,這個網路社群世界的模樣是:




日前最新版的地圖已經出爐,結果變成:




看來 Facebook 如日中天,不可同日而語, QQ 、 Skype 、 Twitter 與 YouTube 也各自雄踞一方。原本稱霸的 MySpace 則已經衰亡,話說網路世界的發展是十倍速的進程,看來社群興衰也是如此。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Woz 現身「宅男行不行」

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 Steve Wozniak 日前現身美國 CBS 電視情境喜劇影集「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中扮演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因為在餐廳用餐,所以跟節目主角們相遇。 Woz 在劇中小虧 Jobs 與 Apple ][ ,值得一看。

相關片段如下所示: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iPad 也能跑 ChromeOS ?!

有位名喚 Hexxeh 的老兄日前將這段影片上傳至 YouTube ,名稱是「Chromepad Demo」,內容也證明名符其實,看來是把 ChromeOS 搬到 iPad 上執行的成果發表。

不過由於片子很短,又拍得不是太清楚,音樂又很⋯遜,倘若沒有使用影片合成或 iPad 透過螢幕共享的方式來連通 ChromeOS 的電腦⋯等造假方式唬人,應該就是這麼回事。畢竟從這位老兄上傳的其他影片內容來看,他的確是 ChromeOS 迷。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瞧個真切吧!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iPad 多工作業軟體切換視覺效果有小變化

根據安裝新版本的 iOS 4.2 測試版的 iPad 實際使用多工作業軟體切換時,相關的視覺效果已經與先前的相比,發現又有所改變。相關兩則示範影片如下所示:






切換的畫面有順著往後環繞方向變形的效果,而舊有的版本並沒有這個變形。整個看起來更順,更自然;其實與 Keynote 類似的 3D 幻燈片視覺效果「交換」十分近似。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與舊版本比較比較: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Segway 老闆騎乘自家產品摔落河谷死亡

知名科技產品電動代步車「賽格威」(Segway)公司老闆 James Heselden 日前疑似騎乘 Segway 不慎摔落河谷死亡,得年 62 歲。

Heselden 是英國億萬富豪,去年底才買下賽格威,日前被發現陳屍英國西約克夏 Wharfe 河谷,身旁還有一台越野型賽格威。警方研判 Heselden 是騎著該台賽格威不慎摔落河谷致死,排除任何他殺嫌疑。

賽格威公司也在網站中發表聲明,表達對老闆的哀悼,並推崇老闆此生的慈善行止:「It is with great sadness that we have to confirm that Jimi Heselden OBE, has died in a tragic accident near his home in West Yorkshire. Jimi Heselden, 62, was Chairman of Hesco Bastion Ltd, the world leading manufacturer of protective barriers and owner of Segway Inc. Jimi is perhaps best known for his charity work with Help for Heroes and the Leeds Community Foundation. A £10m gift to the Foundation earlier this month saw his lifetime charitable donations top £23m. Our thoughts go out to his family and many friends, who have asked for privacy at this time.」

礦工出身的 Heselden 因創辦 Hesco Bastion 承包戰地防禦用防爆鋼網生意而致富,擁有約 80 億台幣身價,並以慈善著稱,常年捐助家鄉里茲(Leeds),如今遭此橫禍,而且是死於自身所投資與喜愛的產品,令人不勝唏噓。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蘋果 FaceTime 新廣告大打溫馨親情路線

蘋果公司針對 iPhone 4 的 FaceTime ,推出包括「Meet Her」、「Haircut」、「Smile」與「Big News」等一系列的廣告

就如先前「FaceTime」廣告中的主力訴求一樣,這四部廣告也都是從親屬家人間的互動來傳達 FaceTime 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所選擇的也是十分常見的話題與事件,這包括了新生兒、改變髮型、戴牙套,與懷孕等,鏡頭直接打在 iPhone 4 螢幕上,特寫著講電話的雙方於 FaceTime 上的表情變化。由於主題並非天馬行空,而是人人都經歷過或者有可能遇到的事件,因此能夠一下子就深入觀眾心坎。



看來蘋果一直在傳達「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訊息,告訴人們透過 iPhone 4 的 FaceTime ,能夠輕鬆地以面對面的方式,加深分享或溝通的效果。因為這一刻雖然不能處身於相同的地理位置,但憑藉著科技,依然可以當面分享。

以親情為出發點向來是廣告商的一種必勝方式,但這也必須搭配商品本身的適合度,才能將效果發揮到極致。以 iPhone 4 的 FaceTime 本身功能屬性,其實是十分適合這樣的手法。雖然說是有些灑狗血,但拿出這些令人感同身受的主題,觀眾又怎能不被其所深深打動呢?

這些廣告如下所示: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iChatr 讓 iPhone 4 使用者也可瘋狂大玩聊天輪盤

喜歡刺激的聊天輪盤(Chatroulette)嗎?只要你有 iPhone 4 ,那麼免費軟體 iChatr - Random Video Chat 就是全然屬於你的聊天輪盤 app !

iChatr - Random Video Chat 使用了 iPhone 4 的 FaceTime 前端鏡頭,讓這個 app 的使用者們得以透過伺服器端的亂數隨機抽樣,來進行隨機網路視訊聊天。有什麼不如意,不必客氣,也不必老套,只要手指在螢幕上一滑,當場換人聊聊!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 iChatr - Random Video Chat 語音輸出方面則是只提供給耳機端子,所以進行聊天時,必須戴著耳機以便聽到對方的聲音。 iChatr 的畫面如下所示: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一路 FaceTime 到掛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那 iPhone 4 最新功能 FaceTime 呢?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讓 iPad 與 Brushes 為您留下栩栩如生的肖像

許多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 iPad 上的軟體由於精簡與便宜,所以功能有限,大體上只能讓使用者玩玩而已,尤其是一些繪圖軟體更是如此,功能簡單,介面也簡單。但真的是如此嗎?

在這段 7 分 51 秒的影片中,藝術創作者 David Jon Kassan 使用 iPad 上的繪圖軟體 Brushes 來示範他如何完成人像的素描。原本整個繪畫過程花費 Kassan 三個小時的時間,其成果讓人歎為觀止,證明了 iPad 上的確也可以畫出一流的人像素描。看來這就跟攝影一樣,不一定要汲汲追求高檔與貴重的設備,而是那反求諸己,對於攝影的熱情、概念與技法是否全然地掌握,才是重點所在。包括您我在內的許多人們沒自問本身能耐有多少,卻只會一味地「不會駛船嫌溪歪」,有時可真要好好反省一下,以免貽笑大方。

此外, Brushes 不但贏得了今年 WWDC 中 Apple Design Award 大獎,還在 Flickr 上有使用者群組「Brushes Gallery – iPhone/iPad Art」,展示著更多使用 Brushes 所繪出來的傑作。

具有深厚美術技法底子的 Kassan 還分享了其他關於他畫圖的影片,有興趣的話也可以一併觀賞。 Kassan 繪製人像的影片如下所示: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完全以 iPhone 4 拍攝與剪輯的短片: Apple of My Eye

自美國南加大攝影藝術學院碩士班畢業的 Michael Koerbel 以兩天的時間,在 iPhone 4 上完成名為「Apple of My Eye」短片的拍攝與剪輯工作,全部工作都是在 iPhone 4 與 iMovie app 上完成。整個效果看起來很不賴,或許會讓更多人見賢思齊,紛紛以 iPhone 4 來嘗試拍攝全然屬於自己的短片。

「Apple of My Eye」影片全長只有 1 分 23 秒,但整段視訊卻達 5 分鐘的長度,那是因為 Koerbel 將整個「Apple of My Eye」的拍攝、剪輯過程也附上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看完影片後,繼續觀賞後半部的部份。

「Apple of My Eye」影片內容如下所示:

"Apple of My Eye" - an iPhone 4 film from Michael Koerbel on Vimeo.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名列蘋果創辦人 220 億持股當年800 元賣掉 (轉貼)

更新日期: 2010/06/25 13:35

蘋果電腦當初創立的時候,公司登記證上,有三名創辦人,其中的兩人(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都發財了,第三個共同創辦人維恩,卻與財神無緣,他在三十多年前,以八百美元的價格賣掉他持有的百分之十蘋果股票,如果他把股票留到今天,現在的市值是220億美元。(夏明珠報導)

維恩住在內華達,每隔幾天就會去賭場試試手氣,昨天,在一組CNN記者和攝影師陪同下,他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一個禮品店的店員問他,他是名人嗎,維恩輕描淡寫的說,他是蘋果電腦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不過現在靠著社會保險和買賣郵票與硬幣度日。

維恩在蘋果任職的時間非常短,他在1976年四月一號進蘋果,公司登記證上,他與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並列創辦人,他與賈伯斯比較早認識,兩人非常投緣,後來與伍茲尼亞克共同創辦蘋果,蘋果的原始商標以及作業手冊,都出自維恩之手,公司創立之後,他取得一成股權,伍茲尼亞克在自傳中形容維恩的腦袋,比他和賈伯斯都靈光,蘋果創設過程以及成立之初,很多事情都是由他搞定,不過他因為有一次創業失敗而負債的經驗,導致他有心理障礙,加上他比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年紀長了一大截,他覺得自己沒有再失敗的本錢,蘋果電腦公司成立十一天後,他就以八百美元出讓了持股,退出經營團隊,離開蘋果之後,他換了好幾份工作,他從來沒有買過蘋果的產品,也很少使用電腦,最近才買了一台戴爾電腦,因為他比較習慣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

維恩說,他從來不去想要是當初沒有賣掉蘋果股票,他的人生會有多麼不同,他依據他的判斷和經驗,做了當時他認為最正確的決定,他無話可說。

出處: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25/1/28401.html

評論:原來這就是謎樣的蘋果共同創辦人 Ronald Wayne 的故事。 怎麼說呢?時也!命也!運也!自己的選擇,怨不得人! 就如同文中所言:「他依據他的判斷和經驗,做了當時他認為最正確的決定,他無話可說。」此乃中肯之論。

維基也有相關說明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The Art of Analog Computing 給你 Mac OS 般的一天

「The Art of Analog Computing」是由好友張文郁(Bryan Chang)所給予「ROTFLOL」幽默等級,並推薦分享的影片,內容講述一間公司內的生活都由數位科技變成實體操作的情況,亦即所有一切原本由電腦進行的程序、資訊界面與工具,都變成了實體存在的動作與事物,十分有趣。

裡面講述到的內容依序是:伺服器、程式卡住、開機與登入電腦、桌面、郵件、刪除郵件、整理桌面、推特、行事曆提醒、剪報、睡眠與螢幕保護裝置、 Photoshop 、 PC 當機、臉書、老闆來襲、挑選瀏覽器、網頁廣告、垃圾郵件、伺服器當機、打字、推特小鳥與推特鯨魚、關機等。基本上這部影片的內容是在模擬 Mac 環境,所以裡面有些東西是 Mac 使用者才看得懂的。

雖然這「The Art of Analog Computing」充滿了幽默與逗趣,但仔細想想,是否我們在現實世界中,也如影片中的人們一樣,在模擬或不自覺做出一些電腦世界中才有的動作與行為?想當初,電腦與科技不斷的「人性化」才得以「始終來自於人性」,而反而現今人們的生活卻也摻入了許多 0 與 1 世界的事物,例如「無時無刻不推特,隨時隨地都臉書」,是吊詭抑或自然,就端看個人的觀念與判斷了。

「The Art of Analog Computing」影片如下所示:

The Art of Analog Computing from meltmedia on Vimeo.

Stephen Hough 玩 iPad

知名鋼琴演奏家 Stephen Hough 上個月接受英國電訊報記者 Claudine Beaumont 專訪時,針對 iPad 所帶來的音樂演奏樂趣有所闡述。

Hough 覺得 iPad 雖然螢幕較小,無法展現全尺寸的鍵盤,但其所具有的音樂軟體實在帶來很多樂趣,讓並非專業演奏或音樂科系出身的人們也可以透過這些創意十足的 app ,來享受到彈奏與把玩音樂的樂趣。此外,在旅行的時候,帶著 iPad 也比起帶著樂器要方便許多。

不過面對是否要買 iPad 的問題,他倒是覺得應該要等上一等,買第二代的 iPad 比較妥當些,看來音樂家在面對非音樂或樂器的玩意兒時,可是還有相當的理智啊。

Hough 所展示的 app 分別是 MooCowMusic Ltd. 的 Pianist Pro 與 Sonic Mule, Inc. 的 Magic Piano 。 Hough 也當場學了郎朗,使用 Magic Piano 彈奏了「大黃蜂的飛行」(Flight of the Bumble Bee)。

Hough 是知名 Juilliard School 茱莉亞學院鋼琴演奏碩士, 1982 年贏得英國倫敦的 Terence Judd 首獎 , 1983 年贏得瑙姆堡(Naumburg)國際鋼琴大賽。目前 Hough 身兼作曲家與作家,更經常與各大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也曾來臺灣數次。他的受訪片段如下所示: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iPad 也可以與老打字機相結合

把 iPad 裝到老 Mac 不稀奇,將之放上打字機就猛了! Jack Zylkin 這位老兄就硬是把 USB 套件給內嵌進打字機上,於是就可以將打字機的敲鍵機制轉化為實體鍵盤的輸入訊號,透過 iPad 的 USB 轉換器,將所打文字輸入 iPad 中。

Jack Zylkin 表示,整個手作打字機要價達 500 美元,但若是只買 DIY 套件自己動手做,則是 75 美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瞧瞧這段影片: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iPad 與 Mac 老機也能相結合

自從 iPad 推出後,不少改裝迷們不斷腦力激盪,推陳出新。除了放在廚房汽車內,現在也有人將之塞入了老 Mac 中!

這些與 iPad 結合的 Mac 老機,一台是所謂的 iBook 貝殼機(見 Apple NOIR 的「iPad in iBook(again)」,還有一台是 Mac Classic (見 nowhereelse.fr 的「Un iPad se cache dans ce Macintosh Classic [CaseMod]」)。前者將 iPad 取代原有螢幕的部份,而將鍵盤也換裝成現今蘋果的鋁鍵盤。而後者則是將 Mac Classic 的螢幕挖掉後,在左邊開了個可以插入 iPad 的孔縫,並搭配鍵盤。

這些老 Mac 搭配 iPad ,雖然不是等於重生,只是「借殼」讓 iPad 使用罷了,但也因為如此,讓過去的風華與現在的熱門兩相結合,形成一種難以形容的巧妙風格。以下是幾張相關的改裝照片:















更多照片與影片,請參考 Apple NOIR 的「iPad in iBook(again)」,以及 nowhereelse.fr 的「Un iPad se cache dans ce Macintosh Classic [CaseMod]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PadRacer 讓您拿 iPad 當跑道飆車競速!

App Store 當紅,可能現在玩到使用 iPhone 或 iPad 當遊戲本身實體控制器的遊戲,已經沒有什麼驚喜了,但 PadRacer 是讓玩家拿 iPhone / iPod touch 當控制器,而拿 iPad 當遊戲場,這夠新鮮了吧!

在 PadRacer 中, iPad 就是賽車跑道,而 iPhone / iPod touch 就是賽車方向盤,玩家拿著 iPhone / iPod touch 或左或右,控制在 iPad 上競速的賽車拼個五圈,最多可以四人一起飆速。更神奇的,是你可以將兩片 iPad 拼在一起,讓跑道變得更大。不過如果 iPad 分屬兩個人,除非共享帳號,否則就得購買 PadRacer 兩次;至於 iPhone 上的控制軟體則是免費下載。 PadRacer 的價格是 4.99 美元,系統需求是 iPhone OS 3.1.3 或更新版本。

雖然目前版本的 PadRacer 還有許多地方可以增進,例如跑道設計與更複雜的競賽設定與記錄等,但個人認為假以時日, PadRacer 與真正跑道遙控賽車一較長短是指日可待。相關影片如下所示:



網誌存檔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蔡政儒,字明道,生於 1968 年 12 月 22 日,台灣台北人,美國知識系統學院電腦資訊科學碩士。性情溫文而恬澹,重義氣,嗜讀書,好美食並曾茹素五年;喜研究電影、攝影與各類玄妙事物,並與友人交遊和幫忙解決問題,進行知識與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近年來專心於電子商務的行銷與系統事務,並擅於企劃與建置小而美的興趣類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