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日晚上看完雲門舞集 2010 年新作「聽河」的首演,感覺頗為複雜。比起以前的舞作,我覺得「聽河」顯得平淡很多,一方面整個氛圍是立體且以一種多媒體形態來構成;另外一方面則是意境重於形式。而最後的結尾,也讓我覺得平淡,然而這些平淡則是有濃濃的人生意境在中間,細細咀嚼後,才會發現真滋味。
所謂立體氛圍的意思,是「聽河」帶來的深邃感受,不光是從舞者的肢體而來,還包括了背景影像、地板光影、背景音樂等多媒體元素,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舞者的動作融合其間,讓整個舞台的演變隨著時間的過往,而形成一種四度空間的立體鮮活風景。(多虧在雲門服務的好友提醒,這次刻意買了二樓的票,可以將地板的光影變化一覽無遺。)
而意境重於形式的意思,則是延續前面所提及之舞台風景,我覺得看「聽河」,觀眾不要太執著於跟著舞者的動作和走位游移眼神的聚焦,而應該儘量地放鬆,觀賞整個舞台上一切元素所呈現的意境。倘若太過於在意外在的形式,可能會被時而重複的舞者動作牽引出不解與懷疑;其實若是細觀流水的波濤所形成的輪迴頻率,就不會覺得這些重複的動作有什麼奇怪。
但這種平淡與禪意,並沒有什麼不好。整個「聽河」所呈現出人與河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是一種「無言的悲境」。河流時而溫柔,時而激昂;有時平靜,有時則是暴亂,好似是在呈現自己,其實是在反映著人心。舞者在舞台上跳著、舞著,與背景的河水影像合而為一,好像受到了河水的影響,但轉念來看,一切的一切哪是外力所為呢?是風動?幡動?還是心動?
有些舞者在後方負責默默而緩緩的走動,與前景舞者時而高昂時而低迴的起落,形成立體且交互的脈動;而舞者更與背景影像中的舞者相互飆舞,更是一種「虛與實」、「幻與真」的結構。那到底是河面還是人心,是過去抑或未來,就任憑你去定義。
在 Giya Kancheli 的樂音聲中,歷經喜悅、悲傷、狂暴、整理之後的河流,最後又回復的平靜的模樣。我剛開始無法理解,總覺得就這麼結束,似乎少了些什麼,無法讓隨著先前種種起伏的心情立即平復;隨後也就了然於心而釋懷,畢竟河流真的是神祕的,人心也是難測的,前一分鐘可能還是淒風苦雨,波濤洶湧;後一分鐘已然是晴空萬里,平靜無波。我何必去追求那種制式的起承轉合呢?該怎麼樣,就讓他那個樣吧,順勢而為,隨波逐流,也就是人生。
人生,正是時間長河中的一個段落,最後是怎麼樣的呈現,尚不可知;但是過程絕對不會永遠平淡,也不會老是高亢,但就這麼緩緩地,慢慢地,一日日地自然度過,也就是「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就如「聽河」中背景影像曾出現靜靜緩緩飄在河中的女舞者,看著她順流而下,沒有掙扎,也沒有推划,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回歸自然,謳歌自然。
自學韓文之短文閱讀:커피 문화、한국의 사계절
-
這是我自學韓語的過程和自製的學習教材, 希望這個筆記能幫到你。 커피 문화 (咖啡文化) 한국에서는 커피 문화가 매우 발달했습니다. 아침에
커피를 마시다로 하루를 시작하는 사람이 많고, 점심 식사 후에도 카페에 가다로 커피를 즐기는 모습이 흔히 보입니다. 한국의 카페는
다양한 스타일...
12 小時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