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28日 星期一

拉拉山上的達觀與驚艷

本月月初在下去了趟桃園復興鄉拉拉山,除了好好地享受了久違的森林浴外,更扮演城市鄉巴佬,深入觀察當地居民的生活,並且大開眼界,同時也深受感動。

這次去拉拉山,主要是跟著公司夥伴李崑章(Quincy Lee)前往造訪當地山地教會。由於李兄上個月聽說其所屬的真耶穌教會在拉拉山區的教友都是農民,生活清苦,經過深入了解後發現原來山地農民辛苦種植的蔬果要嘛經過層層剝削,所剩利潤十分微薄;否則就是自己堆上卡車下山在路邊湊合著瞎賣。這對於靠天吃飯的山地果農而言,日子過得實在辛苦。李兄決定要親身前往了解,並看看能夠給予什麼協助,於是就促成這次拉拉山之旅。

這次拉拉山之旅,受到了真耶穌教會光華部落教會吳傳道與黃先生的熱情款待與介紹,才能吸收到這麼多關於拉拉山、水蜜桃、當地原住民的寶貴資訊,在此先表達誠摯謝意。




■ 拉拉山的歷史與地理


其實在民國 64 年,「拉拉山」就已經為省政府更名為「達觀山」,但大多數朋友與在下一樣,只知道或者習慣其原名。其實不用多說拉拉山的美,因為拉拉山這地名在當地泰雅族語裡便是「美麗」的意思。這裡的美不但是翠綠的丘陵山巒所堆疊的豐富林相所構成,更有著大片的神木林,也難怪被稱為「北臺灣氧氣最多的所在」。

啊,上次造訪拉拉山已經是二三十年前的童年往事了,這次再度探訪,雖然沒有辦法喚起任何兒時記憶,但不可否認拉拉山真是個好地方。尤其是其位於桃園縣及台北縣的交界處,所以享有地利之便的大台北都會區的朋友,更不可錯過這個花個兩小時多車程就可以立刻進入海拔一千多公尺、立即遠離塵囂的仙境。


開車於山林間,實在是一種享受。



但…李兄的車速太快,對於身為乘客的在下來說,暈車可不是享受!



拉拉山位於復興鄉東南的華陵村,範圍涵蓋整個北部橫貫公路所經過的巴陵山區;從民國 75 年正式成為「達觀山自然保護區」 後,就成為眾所矚目的休閒新據點。拉拉山山區海拔約在一千至兩千公尺之間,總面積約為六千三百多公頃,如同台灣境內其他山區一樣,並未全面開放遊客參觀,於是乎充滿了神祕的色彩。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巨大神木群與水蜜桃了;全東南亞最大的神木區就在這裡,神木區中有樹齡從五百年到兩千多年不等的百來棵巨木!至於水蜜桃的遠近馳名就更不必說了。

夏季山中參天林木拔地而起的英姿看得真切,給人天寬地廣的雄壯情懷;入冬後梅花櫻花粉彩點點,白色雲海裝扮翠綠群山,宛若人間仙境。春秋兩季季節交替,風景更是千變萬化,綺麗宜人。人入此山境,漫步於山徑,身臨其境,當下感受到「物我兩忘」的情感昇華,再鬱悶心情也會豁然開朗,進而通達樂觀,也難怪當初會改名「達觀」了。


李兄與吳傳道於黃先生客廳進行討論。



紅色吊橋出現在一片蒼綠山間,視覺上感覺強烈而雄壯。



也由於林相豐富,拉拉山山區內有許多珍奇的鳥類,如冠羽畫眉、青背山雀、雀鷹、紅隼、赤腹山雀、竹鳥…等,實在可說是愛鳥、賞鳥者的天堂,這些鳥兒的美妙身影也為整個保護區增色不少,而每年最佳的賞鳥季節為春夏交接的四至六月及入秋的九、十月。

拉拉山水蜜桃的培育與改良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大約在民國 48 年,由當時農復會結合台大、興大、退輔會等單位,從日本、美國引進諸多品種,後來又陸續引進其他品種,這中間不斷進行適合本地的品種改良工作,才有今日拉拉山水蜜桃的獨特風格。

水蜜桃適合種植在海拔一千二到兩千公尺的山區,而復興鄉地勢雖然不是很高,但由於其群山環抱的濃重霧氣所帶來的低冷溫溼度與土壤條件,反而適合種植水蜜桃與其他溫帶果樹;同時也因為海拔低,春季轉至夏季時氣溫回升比更高海拔山區要來得快,故境內水果產期就縮短不少。拉拉山水蜜桃的果形大、色澤佳、汁多味美甜度等優點,近年來名聲漸馳,訪客絡繹不絕,供不應求,為整個山地生活也帶來良性的變化。尤以光華(哈嘎灣)、新興(嘎拉賀)等部落所生產的更為優質,成熟後果肉柔嫩,入口即化,口感極佳,最享盛名。


拉拉山上的霧氣讓遠近山巒若隱若現,不但酷似國畫水墨風情,同時也造就了極度適合溫帶水果生長的環境。



沿途不乏這種孤傲而悲涼的景緻,讓在下兩張 512MB 記憶卡照光光。




■ 水蜜桃生長概況與農民種植相關工作


我與李兄一到拉拉山光華部落,就為黃先生一家所招待,那風味新鮮無比的高麗菜與筍乾,是茹素的我的最愛。李兄則是大啖鮮魚,狀甚滿足。吃飽飯後,立刻品嚐他們自己留下來不敢出貨的「較差」水蜜桃果實,雖然話說是較差,但吃起來一樣過癮!不但有水蜜桃可吃,還能啜飲得獎的高山茶!吃著喝著,望著落地窗外一片俊秀山林,這實在是令人舒泰萬分!


在下(左)與李兄互拍狂吃的實況,這種痛快表情可真是發之於內心。



飯後,就由黃先生領著我們前往果園實地探訪,並加以解說。黃先生表示,拉拉山水蜜桃按照外觀顏色,最主要為紅鳳、白鳳兩種,其他還有武井早生、滄方早生、八墦白鳳、大久保、晚生白鳳…等許多種類,若是按照採收季節,則有五月桃、早生、中生與晚生。

一棵桃樹種植後,約 4 到 6 年後就開始結果可以收成。由於海島型氣候的關係,台灣的桃樹壽命約為 15 至 20 年,在中國與日本地區則可長達 30 - 50 年以上。一甲農地約可種植 300 至 600 棵左右的桃樹,每棵桃樹之間的距離約為 15 至 18 尺,太近的話就會造成彼此吸收養分的干擾,枝條也會相互覆蓋,造成陽光照射不足,影響到果實的發育。


拉拉山當地的果園大多都是沿著山勢高高低低地闢置,所以黃先生的果園有兩三層。



每棵桃樹之間的距離都必須固定,以免相互干擾。


一兩歲的幼桃樹(左),右邊的成熟桃樹則因避免生長過多,而予以適當的砍去樹幹。等到左邊這幼桃樹長得夠大時,右邊的桃樹就得功成身退了。


一、二月時,農民修剪桃樹枝條,避免凸出長枝,讓每根樹枝都能享受到最好的陽光照射狀況,同時進行整個果園必要的消毒整理工作。三月桃花盛開,搭配李樹更是所謂的「桃紅李白,相互爭艷」的美景,讓人詩性大發。

四月時桃樹就會開始結幼果,讓農民充滿期待的興奮心情。五月再進行整理,一棵桃樹結果數量為 200 至 500 個,但數量控制於 200 至 300 上下,才能夠形成質與量之間的完美均衡。此時也得進行每個果實套袋的工作,預防蟲害。於五月就成熟的果實稱為「五月桃」,通常體型較小,甜度較低。


黃先生果園邊的產業道路。



這就是初桃,再過幾天就可以採收了。



如同其他的水果,水蜜桃當然也有許多病蟲害,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果實呈現褐色而腐壞的「褐腐病」與葉子上面出現千瘡百孔的「穿孔病」。黃先生表示,對於這些病蟲害,都有相當的技術可以防治,而且一些相關的產官學單位都會舉行教育訓練,傳授防治技術,所以基本上不是太大的問題。




黃先生展示褐腐病與穿孔病的實際情況。



談起病蟲害,黃先生的臉色也自然沈了下來。



六月到八月就是水蜜桃的主要產季,採收相關工作較為麻煩,因為水蜜桃不耐久藏,也不能任意碰撞,採收時必須避免強烈陽光並避開露水,故通常是在早上九點之前與下午三點以後的兩三個小時之間進行。

六月初成熟的果實稱為「早桃」,體型如同五月桃一般,較小。而六月中至七月中就是所謂的「中生桃」,由於生長期完整,也鮮少風災肆虐,是整個產季中平均品質最好的時期。七月中到八月乃是「晚桃」,是桃農一年中利潤高低的關鍵,因為七八月乃是颱風季節,當颱風來臨,果實被打落,心血也就化為烏有;如果颱風沒有登陸,但陰雨綿綿不絕,水分太多會造成甜度下降,價格也就隨之走下坡了。如果沒有大風大雨,那就會延續中生桃的優秀品質,價格也會穩固而不墜。

八月中收成後,一直到十月,都是進行有機肥處理與整園的工作。十一、十二月,果園進入所謂的休眠期,休養生息,期盼來年能夠有個更好的收成。接近一月時,開始鬆土,準備修枝工作。冬季只要果樹能夠享有攝氏 15 度低溫下至少 800 個小時的休眠期,第二年的優質收成就已經獲得保障;如果遇到下雪,那就更棒了。而去年底到今年初的冬季正好下了雪,所以今年的水蜜桃品質自然是不必贅言。


黃先生與李兄坐在桃樹下,討論種植水蜜桃的點點滴滴。




■ 拉拉山水蜜桃選購技巧


選購拉拉山水蜜桃其實也沒有什麼訣竅,首先先認明外觀顏色比較偏淡紅色系,如果在路邊買到顏色很紅很紅的,就有可能是外來品種冒充;當然,最好能在拉拉山當地買就比較穩當,若能到拉拉山當地果園內現採就更棒了。其次,是當地水蜜桃底部比較圓,皮上有絨毛,外地的較尖,進口水蜜桃許多都是光滑較無絨毛,也是很好辨認的特點。此外,拉拉山的水蜜桃兼具香與甜兩大特色,並且達成適當的均衡;有些外來冒充品很甜但不香,有些則是相反,這也是吃了才知道。

不管是何處的水蜜桃,購買後要注意旅途巔簸,通常都不宜選太熟的果實,應選七、八分熟的比較妥當,就遭到碰撞,也不會過軟過爛。

至於拉拉山水蜜桃的包裝,由於果農都有制式的水果盒,摘下來後就立刻按照果實大小來裝箱,其防撞都有相當的保護效果。如果不是自己親自購買取回,而是郵購的方式,他們都是透過宅配的冷藏服務,並且設定成易碎品,運送上就沒有太大問題了。




黃先生展示裝盛水蜜桃的箱子。



左:路上巧遇宅急便的冷藏卡車。 右:山裡面許多人家都養了十分警醒的狗兒。




■ 拉拉山其他特產


當然拉拉山不光只有水蜜桃,其他的蔬菜與水果都還很多種類呢!

一、二月主要出產菜頭、刈菜、天山雪蓮、奇異果。三月則是桃紅李白的花季,同時依然盛產天山雪蓮。四月至五月乃是出產枇杷與桂竹筍。五月到七月為加州蜜李的主產期;六月至八月則變為水蜜桃的主產期;七月另有百香果、高山蘿蔔等。

八月到十月為廿世紀梨的成熟季節。十月開始產日本甜柿與天山雪蓮,前者一直產至十二月,後者則到次年二月。十一月起又有菜頭、刈菜、奇異果,一直產至次年二月。此外,香菇與高麗菜等四季皆產,全年供應。

黃先生帶著我們離開水蜜桃果園後,東繞西繞,就到了他的高麗菜園。只見黃先生二話不說,就將籮筐擺在腳邊,蹲下來就開始挑適當大小的割下來帶回家,啊,這肯定又是令全家人滿足感恩的新鮮佳肴。


黃先生於去年所獲得的水蜜桃評選頭等獎牌,可見其用心與技術。



黃先生的高麗菜園。(看得出來裡頭有一隻看田貓嗎? ^_^ )



黃先生特別推薦加州蜜李,吳傳道則是大力讚揚日本甜柿。或許我們等到十月時,再前往訪查日本甜柿的情況,為大家深入報導。對於在下自身而言,也可滿足拍攝山區蕭瑟秋景的慾望。




■ 拉拉山的原住民


世居於拉拉山的原住民是泰雅族,如先前所述,拉拉山這地名在泰雅語裡就是「美麗」的意思。泰雅族的分布地區為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花蓮、宜蘭等縣所包圍的山區,總人口數約九萬餘人、僅次於阿美族,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然而就與台灣其他原住民相同,泰雅族幾十年來也受到外來文化相當程度的衝擊,部落傳統文化逐漸沒落,族人在奮力追趕現代文明的表象與內涵時也顯得手足無措,當青壯年下山進城謀生與讀書,所留下來的老人與小孩顯得十分無助與無奈,他們深邃的眼神對於在下來說,也透出一種悲涼。

在當地,水蜜桃是他們賴以為生的經濟作物之一,但是過去「可以過得去」的生活如今也漸漸開始改變,原因是外地遊客越來越多,於是乎上山買農地種果樹、蓋民宿的外地人也隨之增加,所以以往很單純的「只要好好耕種,颱風少一點兒,自然就可以賣得出去,只是價格貴與賤的差異」的情況就也逐漸改觀。 這也就造成了先前提到的僧多粥少,再經過層層剝削,所剩利潤就真的十分微薄;不然也只好自力救濟,堆上卡車下山在路邊瞎賣。如果賣的成績不佳,最後也只好找個小山谷把賣不出去的水蜜桃一倒了事,而一年來的欣喜與希望也跟著往下 down 到谷底。

不過據黃先生與李兄表示,從早年的長老教會,到現今在山區蓬勃發展的真耶穌教會,都帶給原住民精神與物質方面相當大的補助與支援。雖然各教會在山區內傳教的成就不凡,但畢竟受限於先天如地理、交通、環境與氣候的劣勢,與後天原住民文化與經濟條件的匱乏,所以量雖然有所增長,然而在質方面卻有待提升。而原住民所面對的各種困難與挑戰,教會也義無反顧地予以分擔,並設法解決。

所幸隨著教會居中協調與幫助的力量逐漸展現,政府相關單位的支援也開始陸續到來。黃先生表示,他所參加過的觀光發展與農業改良課程不少,其中更包括了民宿的經營,以及電子商務的概念!他們部落正在籌備發展民宿,企盼能夠於近年來就推出屬於自己部落,帶有真正原住民文化特色的民宿服務。希望能夠透過精緻觀光與精緻農業,帶來新的經濟發展契機,同時也吸引在平地工作或受教育的原住民菁英返鄉服務。


山區內的房舍雖然簡樸,但別具風味。



山區內的兒童下課後順著崎嶇的山林公路一路邊玩邊走回家,這一走有些人可是要走上半小時乃至於個把小時…



當然要發展精緻觀光與精緻農業,交通方面的建設就得有相當的水準。這次沿途上在下都看到了相關單位的建設成果,或者正在汲汲進行中的道路工程。以前單線道的,現在就變成了兩線道,否則至少在較寬處開闢避車道;以前沒有技術或經費搭橋而必須順著崎嶇蜿蜒的山勢開闢道路的,現在可以選個山谷兩邊最近處直線搭橋,大幅縮短行車時間;山壁也加以處理,避免坍方與落石的危險;以前沒有下水道的,現在不但有,而且還加蓋!無論是降低道路溼滑或者是確保行車安全,都有其貢獻。



山區道路旁山壁的處理降低了坍方與落石的危險。



這擋土牆工程的樣子與顏色對於在下而言怎麼看都像…巧克力…



然而這樣的交通建設不可避免地也與自然和保育起了衝突,在下並沒有研究自然生態,也無法在短暫的停留中觀察這些工程對整個山區生態的影響是大是小。但是親眼所看到的,都是自然美景為交通工程所破壞,只不過是程度大小的差別,這實在是令人再三為之喟嘆,但又能怎麼樣呢?這就是為了追求文明發展與改善生活品質下所不得不妥協的地方吧!


瞧,為了搭建新橋,原來一座小山頭就硬生生的從中被切開了…



當然,交通建設再豐富,也無法抵擋蜂擁而至的遊客。近幾年來,由於桃園縣政府大力提倡拉拉山水蜜桃,曾幾何時復興鄉與大溪的拉拉山山區已成為北台灣民眾的最佳選擇。如果近幾個月要到拉拉山一遊,由於適逢產季,又是暑假,所以還是一句老話:「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點兒出門準沒錯,否則遇到塞車,外加交通管制,可能會敗興而歸!




■ 結語


與黃先生一家告別時,黃先生很熱情的送給我們一大堆高麗菜,讓茹素的在下內心委實偷偷地高興了好一會兒。與其互道「平安」後,我們就這樣離去了。當然,回程經過大溪等地,自然又是一番採買,在此就按下不表了。這趟旅程對於在下個人而言,收穫十分豐盛而壯美,因為不但因為大半天的山區之旅,而身心為之放鬆不少,更因為親眼見到原住民同胞因為種種主客觀因素所面對的困難,與如何努力地克服這些困難,教人為之深深感動。

隨著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探訪越深入,越發現還有許多好東西連自己都不知道,更何況是將之推廣出去。當然,這樣的情況隨著產官學界與人民自己的努力,已經漸漸的改變。雖然我們相信未來會更好,但是更好的未來要如何讓這未來趕緊到來,就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由於台灣地勢奇特,在這麼小的土地上,平原、盆地、丘陵、高山等各式各樣的地形都有,不但林相豐富,物產也呈現多元風貌。雖然貿易自由化帶來了相當的衝擊,但在下相信,「好的東西就是爛不了」,只要透過適當的宣傳與行銷,輔以自身不斷努力的改進,終會有出頭天的一日。當然,這需要鄉親彼此之間的鼓勵與支持。朋友們!就從假日駕車瀟灑出遊,歡喜大啖水蜜桃開始做起吧!

企盼下次再造訪拉拉山時,能夠看到有更多的原住民同胞在教會的幫助下有著更豐實的居住品質與生活;並住進黃先生他們所設置的那充滿原住民文化的民宿,在樸實而純真的環境下,可以讓都市人回歸真我,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悠然自得,而臻達觀之境界。

2004年6月25日 星期五

A very weird mango...

芒果是在下最喜愛的水果,日前白叔(白榮吉, Uncle Pai)從屏東帶來一箱,在下打開來一瞧, well... 有一個長相好生奇怪啊!










2004年6月21日 星期一

紅五發威,誰當螳螂來舞臂?

昨天(2004/6/20)下午約三點多靠近四點的時候,開車經過台北士林的科學教育館附近美崙街時,發現一個極為特殊的景象,引得在下立刻下車操起相機拍攝,並特此分享給大家。


咦?在下有沒有看錯呢?前面的景象似乎怪怪的…





真的呢,公車怎麼會以仰角姿態往上停在路中間呢?難道就要起飛了?!





跑到另一頭瞧瞧,更清楚了,原來是這輛車號 805-AB 的大都會客運 紅 5 公車將一輛轎車撞翻,然後還衝上去。





當然,原來停在路邊的豐田與福斯兩輛轎車也跟著遭殃。





聽旁邊的住戶說,所幸無人受傷。看來被撞翻的轎車駕駛已經自行脫困,但是遇到這樣的撞法,就算沒受傷,應該也是餘悸猶存地待在旁邊接受調查才是,怎麼會都沒瞧見人呢?





瞧瞧原本停在路邊停車格的轎車都給擠上了人行道,可以想像當時衝力驚人。看著公車車身電影廣告,心想這「女魔頭」可真不是蓋的!





仔細瞧瞧被壓在下面的轎車…





這公車從哪兒衝出來的呢?原來就是旁邊的公車調度場。





退到調度場再拍。





這輛 紅 5 公車竟然一路從內暴衝,撞倒鐵板圍牆,衝到外面來。所幸當時除了被撞翻的轎車外,行人道上與馬路上都沒有其他剛好經過「被撞到就可能很慘」的行人與機車…

…否則也是這樣的下場啦……





當然這鐵板圍牆也不是太堅固啦,遇到公車這種大角色,自然就難以抵擋了。





嗯,靠調度場的 186 號停車格剛好沒車,否則嘛…… 瞧,地上留下了長長的輪胎痕。嗯,奇怪,是暴衝,就應該不會有煞車痕,而且這車痕似乎與公車的不同呢!

啊!原來那輛被撞翻的車原本是停在這個 186 號停車位,竟然被一路撞到對面停車格去!嗯,也難怪不會有毫髮無傷的駕駛人在旁邊晃蕩了!





警察、救護人員、消防隊等都很迅速地到了現場待命。





警察也立刻檢視被撞毀的轎車內有沒有人。





調度場人員也陪同一起檢視整個現場。





路人紛紛圍觀,議論紛紛。





這位從高雄北上到科學教育館觀賞人體雕塑展的王又民先生很熱心的指點在下,要從事發的地點一路照到現場,面面俱到,不可遺漏。後來一問,原來他以前是鑑識人員,難怪當場「職業病」發作了。不過在下十分感謝他在場對在下的指導。





再多貼三張照片。這種突發事故會引發拍照者的第一時間搶拍鏡頭的預設神經,也是一種底片(現在應該說記憶卡)殺手的情況,這樣的事故現場,就讓在下將一片 512MB 記憶卡差不多照完了。





網誌存檔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蔡政儒,字明道,生於 1968 年 12 月 22 日,台灣台北人,美國知識系統學院電腦資訊科學碩士。性情溫文而恬澹,重義氣,嗜讀書,好美食並曾茹素五年;喜研究電影、攝影與各類玄妙事物,並與友人交遊和幫忙解決問題,進行知識與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近年來專心於電子商務的行銷與系統事務,並擅於企劃與建置小而美的興趣類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