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讓 iPad 與 Brushes 為您留下栩栩如生的肖像

許多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 iPad 上的軟體由於精簡與便宜,所以功能有限,大體上只能讓使用者玩玩而已,尤其是一些繪圖軟體更是如此,功能簡單,介面也簡單。但真的是如此嗎?

在這段 7 分 51 秒的影片中,藝術創作者 David Jon Kassan 使用 iPad 上的繪圖軟體 Brushes 來示範他如何完成人像的素描。原本整個繪畫過程花費 Kassan 三個小時的時間,其成果讓人歎為觀止,證明了 iPad 上的確也可以畫出一流的人像素描。看來這就跟攝影一樣,不一定要汲汲追求高檔與貴重的設備,而是那反求諸己,對於攝影的熱情、概念與技法是否全然地掌握,才是重點所在。包括您我在內的許多人們沒自問本身能耐有多少,卻只會一味地「不會駛船嫌溪歪」,有時可真要好好反省一下,以免貽笑大方。

此外, Brushes 不但贏得了今年 WWDC 中 Apple Design Award 大獎,還在 Flickr 上有使用者群組「Brushes Gallery – iPhone/iPad Art」,展示著更多使用 Brushes 所繪出來的傑作。

具有深厚美術技法底子的 Kassan 還分享了其他關於他畫圖的影片,有興趣的話也可以一併觀賞。 Kassan 繪製人像的影片如下所示: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讓你所見非所得的 Secret Stash

目前就讀於皇家藝術學院產品設計研究所,同時也是敗家網廣受好評的「水泥戒指」背後設計公司「STUDIO22 二十二設計工作室」創辦人的鄭伊婷,近年來作品與參展不斷,頗受矚目。日前其推出最新力作「Secret Stash」,展現最新的創意,讓人大開眼界。

「Secret Stash」影片中,看似平凡的咖啡杯、水杯、鏡子、燈具、文件、櫃子、地圖、桌板等,都有隱密的夾層、凹槽或暗屜,可以隱藏重要的證件或物件,極具巧思。鄭伊婷即是透過傳統上人們對常見物件的刻板印象所產生的視覺上的忽略與盲點,加以偽裝與設計,即可產生看似結構簡單、但卻可發揮相當程度的隱匿效果。與其說設計師大玩視覺魔術,還不如回頭省思你我本身的慣性思考與視覺反應。

在你我現今的生活中,每天有多少人事地物與我們因緣交會,或許可以產生更多的激盪,但可能在發生以前,就已為我們本身過去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定見所限制,所蒙蔽,所影響。這種定見,也許是成見,也許是偏見,在 Secret Stash 中,卻讓我們視而不見。

Secret Stash 720 HD from yiting cheng on Vimeo.

完全以 iPhone 4 拍攝與剪輯的短片: Apple of My Eye

自美國南加大攝影藝術學院碩士班畢業的 Michael Koerbel 以兩天的時間,在 iPhone 4 上完成名為「Apple of My Eye」短片的拍攝與剪輯工作,全部工作都是在 iPhone 4 與 iMovie app 上完成。整個效果看起來很不賴,或許會讓更多人見賢思齊,紛紛以 iPhone 4 來嘗試拍攝全然屬於自己的短片。

「Apple of My Eye」影片全長只有 1 分 23 秒,但整段視訊卻達 5 分鐘的長度,那是因為 Koerbel 將整個「Apple of My Eye」的拍攝、剪輯過程也附上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看完影片後,繼續觀賞後半部的部份。

「Apple of My Eye」影片內容如下所示:

"Apple of My Eye" - an iPhone 4 film from Michael Koerbel on Vimeo.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名列蘋果創辦人 220 億持股當年800 元賣掉 (轉貼)

更新日期: 2010/06/25 13:35

蘋果電腦當初創立的時候,公司登記證上,有三名創辦人,其中的兩人(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都發財了,第三個共同創辦人維恩,卻與財神無緣,他在三十多年前,以八百美元的價格賣掉他持有的百分之十蘋果股票,如果他把股票留到今天,現在的市值是220億美元。(夏明珠報導)

維恩住在內華達,每隔幾天就會去賭場試試手氣,昨天,在一組CNN記者和攝影師陪同下,他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一個禮品店的店員問他,他是名人嗎,維恩輕描淡寫的說,他是蘋果電腦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不過現在靠著社會保險和買賣郵票與硬幣度日。

維恩在蘋果任職的時間非常短,他在1976年四月一號進蘋果,公司登記證上,他與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並列創辦人,他與賈伯斯比較早認識,兩人非常投緣,後來與伍茲尼亞克共同創辦蘋果,蘋果的原始商標以及作業手冊,都出自維恩之手,公司創立之後,他取得一成股權,伍茲尼亞克在自傳中形容維恩的腦袋,比他和賈伯斯都靈光,蘋果創設過程以及成立之初,很多事情都是由他搞定,不過他因為有一次創業失敗而負債的經驗,導致他有心理障礙,加上他比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年紀長了一大截,他覺得自己沒有再失敗的本錢,蘋果電腦公司成立十一天後,他就以八百美元出讓了持股,退出經營團隊,離開蘋果之後,他換了好幾份工作,他從來沒有買過蘋果的產品,也很少使用電腦,最近才買了一台戴爾電腦,因為他比較習慣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

維恩說,他從來不去想要是當初沒有賣掉蘋果股票,他的人生會有多麼不同,他依據他的判斷和經驗,做了當時他認為最正確的決定,他無話可說。

出處: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25/1/28401.html

評論:原來這就是謎樣的蘋果共同創辦人 Ronald Wayne 的故事。 怎麼說呢?時也!命也!運也!自己的選擇,怨不得人! 就如同文中所言:「他依據他的判斷和經驗,做了當時他認為最正確的決定,他無話可說。」此乃中肯之論。

維基也有相關說明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The Art of Analog Computing 給你 Mac OS 般的一天

「The Art of Analog Computing」是由好友張文郁(Bryan Chang)所給予「ROTFLOL」幽默等級,並推薦分享的影片,內容講述一間公司內的生活都由數位科技變成實體操作的情況,亦即所有一切原本由電腦進行的程序、資訊界面與工具,都變成了實體存在的動作與事物,十分有趣。

裡面講述到的內容依序是:伺服器、程式卡住、開機與登入電腦、桌面、郵件、刪除郵件、整理桌面、推特、行事曆提醒、剪報、睡眠與螢幕保護裝置、 Photoshop 、 PC 當機、臉書、老闆來襲、挑選瀏覽器、網頁廣告、垃圾郵件、伺服器當機、打字、推特小鳥與推特鯨魚、關機等。基本上這部影片的內容是在模擬 Mac 環境,所以裡面有些東西是 Mac 使用者才看得懂的。

雖然這「The Art of Analog Computing」充滿了幽默與逗趣,但仔細想想,是否我們在現實世界中,也如影片中的人們一樣,在模擬或不自覺做出一些電腦世界中才有的動作與行為?想當初,電腦與科技不斷的「人性化」才得以「始終來自於人性」,而反而現今人們的生活卻也摻入了許多 0 與 1 世界的事物,例如「無時無刻不推特,隨時隨地都臉書」,是吊詭抑或自然,就端看個人的觀念與判斷了。

「The Art of Analog Computing」影片如下所示:

The Art of Analog Computing from meltmedia on Vimeo.

Stephen Hough 玩 iPad

知名鋼琴演奏家 Stephen Hough 上個月接受英國電訊報記者 Claudine Beaumont 專訪時,針對 iPad 所帶來的音樂演奏樂趣有所闡述。

Hough 覺得 iPad 雖然螢幕較小,無法展現全尺寸的鍵盤,但其所具有的音樂軟體實在帶來很多樂趣,讓並非專業演奏或音樂科系出身的人們也可以透過這些創意十足的 app ,來享受到彈奏與把玩音樂的樂趣。此外,在旅行的時候,帶著 iPad 也比起帶著樂器要方便許多。

不過面對是否要買 iPad 的問題,他倒是覺得應該要等上一等,買第二代的 iPad 比較妥當些,看來音樂家在面對非音樂或樂器的玩意兒時,可是還有相當的理智啊。

Hough 所展示的 app 分別是 MooCowMusic Ltd. 的 Pianist Pro 與 Sonic Mule, Inc. 的 Magic Piano 。 Hough 也當場學了郎朗,使用 Magic Piano 彈奏了「大黃蜂的飛行」(Flight of the Bumble Bee)。

Hough 是知名 Juilliard School 茱莉亞學院鋼琴演奏碩士, 1982 年贏得英國倫敦的 Terence Judd 首獎 , 1983 年贏得瑙姆堡(Naumburg)國際鋼琴大賽。目前 Hough 身兼作曲家與作家,更經常與各大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也曾來臺灣數次。他的受訪片段如下所示:

英國名畫家性愛自畫像,驚見畫中畫 (轉貼)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0/06/23 11:47)

英國一位藝術品愛好者在 2003 年花了 8500 英鎊 (約 40 萬新台幣) 買下已故名畫家羅伯特林克維科茨 (Robert Lenkiewicz) 與女模特兒全裸相擁的自畫像,最近竟發現這幅畫「畫中有畫」(double portrait)!

這名收藏家接受專家的建議,把這幅畫拿到醫院做 X 光掃描,結果發現畫下蓋了另一幅流浪漢的肖像,而這一幅畫像從來沒有被拿來拍賣過,估計價值超過 5 萬英鎊 (約 237 萬新台幣) 。

收藏家認為,林克維科茨把畫蓋住是另有目的。林克維科茨 (1941年12月31日~2002年8月5日) 以畫流浪漢知名,當他在 2002 年死後,他的工作室被發現藏了一個做了防腐效果的遊民遺體。

林克維科茨 60 歲因心臟病去世時身無分文,但擁有價值 200 萬英鎊 (9500 萬新台幣) 的藝術收藏,大部分在 2003 年被拍賣。他過世後不久,他的工作室被發現藏了一個遊民的遺體──已做防腐、塞在一個抽屜裡。

死者是 72 歲的Edwin McKenzie,他是林克維科茨的密友,大約在 1980 年代神秘死亡。一般認為, Edwin McKenzie 因沒有家人,做成「標本」可能是這位老人的遺願──想當成一個藝術品。

出處: http://www.nownews.com/2010/06/23/334-2618189.htm

胖爺的台哥大電視廣告「智慧型手機分割篇」

最近看到好友胖爺(梁尊謙 Joseph Liang) 獻身 / 現身其前東家台哥大的最新電視廣告「智慧型手機分割篇」,特此記錄,以為紀念。

胖爺的圈圈鬍造型在影片中獨樹一格,但笑容太過善良,沒有耍狠 / 痞,與其常態不符,老朋友可得要習慣些!











YouTube: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iPad 也可以與老打字機相結合

把 iPad 裝到老 Mac 不稀奇,將之放上打字機就猛了! Jack Zylkin 這位老兄就硬是把 USB 套件給內嵌進打字機上,於是就可以將打字機的敲鍵機制轉化為實體鍵盤的輸入訊號,透過 iPad 的 USB 轉換器,將所打文字輸入 iPad 中。

Jack Zylkin 表示,整個手作打字機要價達 500 美元,但若是只買 DIY 套件自己動手做,則是 75 美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瞧瞧這段影片: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iPad 與 Mac 老機也能相結合

自從 iPad 推出後,不少改裝迷們不斷腦力激盪,推陳出新。除了放在廚房汽車內,現在也有人將之塞入了老 Mac 中!

這些與 iPad 結合的 Mac 老機,一台是所謂的 iBook 貝殼機(見 Apple NOIR 的「iPad in iBook(again)」,還有一台是 Mac Classic (見 nowhereelse.fr 的「Un iPad se cache dans ce Macintosh Classic [CaseMod]」)。前者將 iPad 取代原有螢幕的部份,而將鍵盤也換裝成現今蘋果的鋁鍵盤。而後者則是將 Mac Classic 的螢幕挖掉後,在左邊開了個可以插入 iPad 的孔縫,並搭配鍵盤。

這些老 Mac 搭配 iPad ,雖然不是等於重生,只是「借殼」讓 iPad 使用罷了,但也因為如此,讓過去的風華與現在的熱門兩相結合,形成一種難以形容的巧妙風格。以下是幾張相關的改裝照片:















更多照片與影片,請參考 Apple NOIR 的「iPad in iBook(again)」,以及 nowhereelse.fr 的「Un iPad se cache dans ce Macintosh Classic [CaseMod]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PadRacer 讓您拿 iPad 當跑道飆車競速!

App Store 當紅,可能現在玩到使用 iPhone 或 iPad 當遊戲本身實體控制器的遊戲,已經沒有什麼驚喜了,但 PadRacer 是讓玩家拿 iPhone / iPod touch 當控制器,而拿 iPad 當遊戲場,這夠新鮮了吧!

在 PadRacer 中, iPad 就是賽車跑道,而 iPhone / iPod touch 就是賽車方向盤,玩家拿著 iPhone / iPod touch 或左或右,控制在 iPad 上競速的賽車拼個五圈,最多可以四人一起飆速。更神奇的,是你可以將兩片 iPad 拼在一起,讓跑道變得更大。不過如果 iPad 分屬兩個人,除非共享帳號,否則就得購買 PadRacer 兩次;至於 iPhone 上的控制軟體則是免費下載。 PadRacer 的價格是 4.99 美元,系統需求是 iPhone OS 3.1.3 或更新版本。

雖然目前版本的 PadRacer 還有許多地方可以增進,例如跑道設計與更複雜的競賽設定與記錄等,但個人認為假以時日, PadRacer 與真正跑道遙控賽車一較長短是指日可待。相關影片如下所示: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顯示最受歡迎 app 的 Hyperwall

在今年蘋果 WWDC 會場中,有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噱頭,那就是「Hyperwall」,這是由 30 個蘋果 24 吋 Cinema Display 液晶螢幕合併顯示的大牆,顯示著前 5 萬個被下載次數最多的 iOS app 。當一個 app 被下載後,它便由 Hyperwall 的最上方落下,並按照圖像顏色來排序。整面 Hyperwall 可以容納 10,800 個 app 圖像,煞是壯觀,而這也與今年 WWDC 的主圖相呼應。

據蘋果官方的說法,這 Hyperwall 是由 30 台 Mac Pro 搭配 Mac OS X 10.6 與 EVGA NVIDIA GTX 285 顯示卡而成,並由 App Store 每 5 分鐘即時傳回的 XML 資料彙整,然後出動 Quartz Composer 與 Quartz Composer Visualizer 來顯示最後的動畫結果。嗯,在「HyperCard」之後,很久沒聽到蘋果使用「Hyper」一詞。

其實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內,有一片尺寸更大的 Hyperwall ,那是由 128 個大螢幕組成的寬 23 英呎、高 10 英呎 Hyperwall-2 System ,搭配 TYAN S2915 工作站,能夠完整呈現科學家精密模擬與相關分析的數據,讓 NASA 在處理太空探索、黑洞碰撞分析、太空載具設計、地表活動監控、地球氣候變遷模擬與追蹤均適用。

以下就是蘋果 WWDC 2010 會場 Hyperwall ,與 NASA Hyperwall-2 System 的相關的視訊影片與照片:
















NASA 的 Hyperwall-2 System:

低調有型的 iPad 保護套 -- essential tpe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自從分享了這篇「給你時尚也給 iPad 保護的 essential tpe Puff 內袋」後,雖然不少朋友使用後表示滿意,但也有兩位朋友買了以後跟我抱怨。他們認為 Puff 外型雖然不錯,但無法滿足他們將之當成內袋使用的需求。啥?內袋?那個袋子對我來說已經「很內袋」了不是麼?經過詢問後,才發現他們認為 Puff 一如其名,對他們而言有些「太過蓬鬆」,因此裝在比較小的包包內會顯得比較厚。此外,也有一位朋友告訴我,說他其實不太喜歡拉鍊,「最好是能夠快速取用」,因為「一掏就出來才夠帥」。

真是這樣嗎?我不知道。其實我覺得 Puff 很不錯,外型復古又有保護,真是一舉兩得。不過我也知道就如同女孩子鞋櫃裡永遠少一雙鞋子,衣櫃裡永遠少一件洋裝或皮包一個樣兒,不同的場合,搭配不同款式的包包,其實是很不錯的主意。就算相同的場合,使用者隨著心情來替換,也是很瀟灑的做法。好吧,世事無絕對,多樣才好搭配。所以我找了找,發現其實 essential tpe 除了 Puff 外,還有另外一款硬殼保護內袋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應該符合我那些追求「絕對合身」、「快速抽取」朋友的要求。




essential tpe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外型乍看之下就是個黑色文件夾,外觀上呈現中文的「凹」字形,而「凹」的開口處就是 iPad 的插入袋口。本身十分的薄,但薄並不代表軟,我還可以將之拿來當扇子搧,可見其硬度的水準。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不惜成本,採用費用較高的 Compress EVA 高熱壓成形工法製作,將 15mm 左右的高密度泡綿透過高熱壓的處理,將之壓縮成 4mm 的厚度,提供了高密度的避震和防撞的處理,最後在外面再裱貼上 Nylon 1680D 高密度織法的尼龍布料。





摒除了拉鍊設計,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開口處有一條封口帶,從背面繞到正面來,然後以魔鬼沾的方式吸附住。所以要開要關,都是一秒鐘就搞定。快速又瀟灑,我想絕對可以滿足那些希望能「唰一聲」就掏出 iPad 耍帥的朋友們。




與 essential tpe Puff for iPad 內袋外觀上相同的,是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依然十分極簡和洗鍊,沒有什麼繁複的設計。正面除了那個封口帶外,就只剩下在下方正中間縫了一個 essential tpe 的品牌飾牌。




整個袋子外圈側邊都用塑膠皮特別強化包覆,兩側接近袋口的部份還特別以一小段雙層包覆方式加以強化,個人覺得挺用心的。不過這個外圈縫針的部份可以在整齊與細緻些,針數也可以多個 20% 使之密些。不過以其不超過新台幣 1,000 元的價碼來看,我想這個部份倒還可以接受。





而內襯則採用超細織法的天鵝絨毛布,確保 iPad 不會被刮傷。經過多次抽插拔後,我確定此點為真,不必擔心。不過由於無法清洗,所以 iPad 倘若在外面弄髒了,必須自己先行清潔,再插入袋子內,否則將內襯弄髒了就麻煩了。




平常將 iPad 放在裡面時,只會露出一點點頭,方便取用,其實是十分低調。






這是裝了 iPad 後的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全景模樣。




那露出來的一小截,足以用手將之捏著抽出來⋯⋯




當然耳機插孔還是可以使用,所以萬一要戴著耳機啥的,都依然 OK ,挺方便的。




我想,許多朋友可能會擔心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那封口帶的魔鬼沾夠力不夠力?根據我親自多次測試結果,發現其實是頗為可靠;其背後縫線也特別加強處理,整個用力拔也無法拔開。

其實就算不將封口帶沾黏上來,整個開開的,其實 iPad 也很難掉出來,因為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本身其實夾得很緊,因此有這樣的優點。但這並不代表真的不需要封口帶,此外我也不保證在晃動的情況下 iPad 真的不會滑掉出來。




最後我覺得要特別強調的,就是由於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超合身,所以我在塞 iPad 進入一些大包包的時候,果然覺得會比起 Puff 要來得方便,取用 iPad 上也快上很多。但這並不代表 Puff 很厚,而是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名符其實,真的特別薄。此外,也因為特別薄的關係,所以想要硬塞幾張紙甚至於小筆記本進去,就 Puff 而言還有機會,但對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來說就顯得更不可能了,無論是方便度還是視覺上,都不太適合這麼做。

此外,也由於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並非封口袋,所以遇到一些風沙大的情況,或是下雨之時,就得特別小心,不要讓 iPad 或 iPad 的界面開口給弄溼弄髒了。畢竟 Ultra Protection Sleeve | Slim 是內袋,除了在室內可以大剌剌帶著走,個人覺得在室外就要特別小心,以免「帥了現在,苦了將來」。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20100607 的夢境:老外偷拍我

我與老婆馬妹坐在公車上,又似火車。我們坐在車廂的右側,車正在行進。突然坐在左側我隔鄰的乘客,是兩個外國人,就拿相機偷拍我。我發現了,故意裝作沒看到,而老外竟躲到左側椅子的左側走道(理論上巴士或火車只有中間的走道,此時感覺又像是飛機上),以椅子當屏障,繼續偷拍。

我覺得這樣不太爽,於是就出言制止。老外說希望能夠拍我,我想說又這種事?被拍也爽,於是就允諾。兩個老外就繼續拍照,此時我又詢問我需要做什麼特殊的事情嗎?(Should I do anything special?)其實我意思是指要不要做特殊的動作,但夢中就只講那樣的句子出來,而老外也回答我 Nope. 我想想這樣不行,因為我到底要看鏡頭還是不看,都不知道。於是我又問說是否要故作沈思(Meditation)狀?結果老外表示 It's cool. 所以我就擺個沈思的 pose ,讓其繼續拍照。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20100605 的夢境:燦哥拷貝軟體

老同學燦哥(張志燦, James Chang)與網友 Fayever (王亮棠, Nike Wang)到我的舊家來拷貝不知什麼電腦的軟體,但因為沒有事先約定,我又很忙,無暇接待,所以一片忙亂。因此覺得不太爽,但又因為是燦哥與 Fayever ,不便發作,只好默默承受。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貼貼樂

曾幾何時,我開始喜歡隨手把紙張類的物件用膠帶往牆上貼,當然這要用 3M 的半透明無痕魔術膠帶,可能剛開始是一些海報與需要提醒自己的重要項目吧,但隨著這種隨性而貼的習慣開始逐漸扎根,我喜歡上這樣的隨性與方便。於是多年來,我很習慣將一些紙張類的物件貼到牆上,有些重要,有些老實說我也不知道重要不重要,反正就覺得還不要扔掉,又沒地方放,那就⋯貼著吧!

不過每隔幾年,辦公室總是會搬,所以我貼的陣仗總不至於太過誇張,但也能發展到相當的規模,因為這些物件無法真正的數位化,畢竟硬碟深深深似海,數位化後保證「只在此碟中」很難找到,以後雲端存取發達後更是可以套用「雲深不知處」,所以即便我許多檔案都已經擺進硬碟,但在某些程度上,我憑藉著這種隨手張貼物件的方式,來享受一定程度筵席傳統的悠然。

近十幾年來由於收集明信片,所以我在辦公室所張貼的物件中,很大一類就是明信片。例如…




這僅是近一年的收集,其他的都隨著搬家而打包收藏。原本只想貼滿牆壁那一片毛玻璃,不料還是不夠用,遂蔓延到門上。現在門也快要貼滿了,再來只好繼續往牆壁發展。






其實也不光是明信片而已,有些好看的酷卡,還是不知哪來的經文小卡,抑或漂亮的咖啡包貼紙,還是我自己所拍攝的照片,只要喜歡,只要有空,我就隨手貼上。




回到家中,其實也是一個樣兒。壁櫥的門上也見到這樣的隨性。這兒貼有一些照片、酷卡、看過展覽的傳單和門票、敗家網代言人利得彙的小海報,以及一些優惠券與重要待辦事項的提示等。




臥房門上與門邊,繼續蔓延著這樣的自在。那張可愛的小嬰兒,是好友胖爺自製的兒子滿月謝卡。下面的古樸壁鐘,是我在高雄前清英國打狗領事館內所攝得。黃色的兔子,則是前陣子與內人到士林紙廠內參觀展覽時試做版畫而得。換言之,這些物件中有許多是一種生活的足跡,是相簿,是剪貼簿,也是日記本。




通往浴室的拉門上,我也隨手貼了春聯小卡與照片。什麼?貼在這裡似乎有些多餘?反正閒著也是閒著,空著也是空著,那就貼吧!




衣櫥門內,也是另外一番風景。這裡可以貼一些「貼在外面會顯得比較雜亂」、「比較不具裝飾效果」的玩意兒,例如我的信用卡對帳單、驗血報告、最近吃過餐廳的菜單、重要的健康或生活分享資訊、住家附近社區學院的課程單等。甚至於剪報,也可以上場。




當然,有時候外面貼太多了,也把一些漂亮的卡片給貼到裡面來。好友的婚紗謝卡,也得以在此展現風華。




看清楚了,有些物件可是堆疊在一起。這也算是疊疊樂吧?
對了,開頭的這一張,是捷運上遇到的怪人所發的傳單,裡面寫了一些不知所云但又有些充滿哲理的話語,姑且留下來瞧瞧,過個一年半載再上他的網站,看看是否有所變化。這樣的前後比較,有時也帶來另類的樂趣。




其實連廚房櫥櫃的門內也可以貼上適當的文件,諸如食譜、養生膳食祕方等。有些乾貨與存糧,抑或濾水器濾芯還是瓦斯爐電池等物品的購買與到期的時間,也都可以製作成表格貼於此處。



整個感覺很亂?還好啦,不適合貼在外面的就往門內貼。老婆會發飆?這一點也還好,因為內人也有類似的習慣,所以並沒有發生什麼「你貼我揭」的「夫唱婦嗆」,如此平凡日子中的合鳴琴瑟,讓生活更添幾分顏色。野人獻曝,就當在下自得其樂。

樂高也可以變成印表機

horseattack 這位看來十分樂在樂高的仁兄大概花了三個星期的晚上時光來打造一臺樂高印表機,名之為「Lego felt tip 110」也就是樂高簽字筆印表機,整個印表機是以 USB 界面與 Mac 連結。重要的,是這台印表機並沒有使用樂高知名的 MindStorms 機器人套件,而是使用若干樂高 8094 的套件和其他的零件組裝而成。

Lego felt tip 110 的解析度大概是 75 dpi ,每分鐘印不到一頁。 horseattack 透露,原本他想要製作具備三種顏色的印表機,但後來由於手上只有四個樂高馬達,所以只能弄出目前的單色版本。

這段名為「Lego Hello World」的影片如下所示:

20100603 的夢境:唐老設計標誌.避免踩死小雞

第一個夢:

好友唐聖瀚(Ian Town)展示其幫東南亞戲院與裕隆汽車所設計的X十年特別紀念標誌 / 徽飾,大體上就是把現在的標誌去做變化,採用視角上傾斜約 45 度形成左右不對趁也就是一邊大一邊小的做法,讓平面標誌也有立體的感覺。然後旁邊再加上若干裝飾性花邊,與紀念年份,基本上中規中矩,稍微變化,但又與正常的標誌相對應。

我看了標誌,覺得還不錯,給與正面肯定。唐老要我也幫東南亞戲院宣傳一下,我說領域不同,沒什麼好宣傳的吧。不料他告訴我說東南亞戲院還有擺出老地方冰果室的資訊,接著拿給我一些文宣品,我看到裡面有若干介紹文等,且似乎已經從許多年前就如此進行,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只好點頭稱是。

第二個夢:

揮別唐老後,我步出一大堂,似是中正紀念堂,但又不確定,因為那白色石階比起中正紀念堂寬至少一兩倍。我緩步走下石階,看到前面一片黃澄澄,一看原來是一群小雞,我接近後牠們還不散開,於是我想說不要踩死牠們,於是就往左邊繞道而行。走在我身後的幾個年輕人就照走不誤,至於有無踩死,我就不知道了。

走到下方,看到一票白色禽類,原來是鵝。我想說剛才那些小雞難道是小鵝嗎?但也來不及細看,就看到有一隻大鵝叼著一隻小黃雞 / 鵝,看來已經被踩扁了。

【補注】東南亞戲院的確是唐老的客戶。

外科醫生手術時也用 iPad

位於日本神戶的神戶大學(Kobe University)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已經開始使用 iPad 作為手術時,顯示參考圖片與影像的外接螢幕。

在這段影片中,可以看到醫生充分發揮了 iPad 的多點觸控功能,將影片放大與縮小,並進行討論。影片後專訪進行手術的杉本真樹醫師(Dr. Sugimoto, Maki),其表示 iPad 的確可以幫助醫師在動手前再次確認,他覺得十分有用。

其實畢業自日本帝京大學(Teikyo University)醫學院的杉本真樹醫師的電腦使用環境也是 Mac 。在蘋果官網上的 Mac 使用實例的科學篇中,也有杉本醫師的報導與許多照片。相關影片與照片如下所示:




(更多照片請按此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Obama 上 Chatroulette

新近十分火紅的 Chatroulette 是個由俄羅斯青少年軟體設計師所創設的免註冊一對一視訊聊天室,其名稱「Chat」當然是聊天,而後面的「roulette」的意思就是所謂的俄羅斯輪盤,亦即可以大風吹般地輪流聊天,就如同在相親業界所流行的「極速約會」一樣的意思。

這是怎麼運作呢?一進網站就會以 Flash Player 來搭配網路攝影機開始自動配對聊天,不爽的話可以按下「Next」鈕來換人。由於不必註冊,外加視訊聊天,不爽隨時換人,所以立刻在網路上竄起,也讓「Chatroulette」成為今年相當熱門的搜尋關鍵字。但這也帶來了另類的使用,例如使用者絕大多數都是男性,並且可能在視訊中做出種種如自瀆等不雅或不當的行為以尋求網路上的刺激;更嚴重的,是有可能讓色情業者或者是駭客,乃至於性變態或犯罪者利用這個網站來伺機下手。

不過也有人想藉機惡搞一下,玩玩花樣,看看其他人的反應如何。例如這段影片就是找了個像美國總統 Obama 的人來上 Chatroulette ,假冒 Obama ,看看網友們的反應。雖然假 Obama 騙過了不少網友,不過他也遇到了許多不堪入目的畫面,十分好笑,值得您在上班用功之餘,輕鬆一下,一瞧究竟:

狗也會玩 iPad !

iPad 簡單易用好上手,讓一百歲老奶奶卯力狂用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現在連狗也會用,這就神奇了吧!

其實並不是說有隻狗兒已經聰明到可以翹著二郎腿躺在沙發上旋轉著 iPad 看紐約時報的最新消息,而是紐約時報 Nick Bilton 所養的狗 Pixel 在玩 iPad 上桌上曲棍球 Airhockey 的影片,影片中可以看到 Pixel 在面對 Airhockey 時會用嘴去推動螢幕,必要時還會伸出狗爪來輔助,實在是好生有趣!

相關影片如下所示: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見微知著之具體實踐,有樣當學樣

某位住在高雄的好友寄給我一個包裹...





拿出內容物後,我撕下地址單,瞧瞧紙袋上有個男子在打西洋劍的圖案... 嗯,這意思是?





仔細瞧瞧地址單後面的文字?嗯... 長效型?讚!





紙袋的反面是這樣老當益壯的圖案,盡在不言中!





這位好友那麼年輕就開始補充&保養,在下長他許多歲,真是應該也來補他一補,輸人不輸陣!

網誌存檔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蔡政儒,字明道,生於 1968 年 12 月 22 日,台灣台北人,美國知識系統學院電腦資訊科學碩士。性情溫文而恬澹,重義氣,嗜讀書,好美食並曾茹素五年;喜研究電影、攝影與各類玄妙事物,並與友人交遊和幫忙解決問題,進行知識與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近年來專心於電子商務的行銷與系統事務,並擅於企劃與建置小而美的興趣類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