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我看《父後七日》

前兩天有機緣去看了王育麟、劉梓潔所執導的《父後七日》(7 Days In Heaven)特別放映場,讓我大吃一驚。因為我一直不知道要看什麼電影,一直到開演前一天被相關人員確認出席意願時,才知道片名是《父後七日》,而它是什麼內容,老實說根本不知道,更不知道這是林榮三文學獎首獎作品改編而成。

顧名思義,我暗忖《父後七日》應該就是在講父親過世後七日內所發生的事情吧,也就是從死亡至頭七的所有儀式,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坐在不頂大的絕色影城放映廳最後一排的最右邊位置的我,在一片漆黑中有些不安,因為母親在七年前逝去的經驗,讓我深怕這電影順利突破我的哭點。不過我仍安慰自己,由於父親仍在,所以若要有共鳴,對我而言不至於沒有,但可能不大吧!

開演後,我發現無論是運鏡、配樂與剪輯手法,《父後七日》都十分具有特色。背景從片中主角的父親過世開始,藉著台灣傳統信仰也就是道教與民俗儀式的過程,來呈現片中大小人物的心情與性情,並交代過去與當下的故事。

有些劇情乍看之下,似乎是在質疑傳統儀式的荒謬與不合理,裡頭笑料甚多,不僅台灣以外的觀眾會驚歎箇中悠遠的學問或繁瑣的程序,就算是台灣人,也未必有經驗親炙過這些林林總總。但隨著片中主角的情緒起伏,觀眾或許也隱約發現了《父後七日》也呈現出傳統儀式是從尊重死者出發,其實主要是在安慰生者。而隨著儀式的結束,生者可回到生活的正軌,並勇敢繼續前進。

由於《父後七日》基本上是在交代死亡的種種,所以逃脫不了基本的悲傷元素。可能是要沖淡這些哀愁,所以編導在劇情上適時地安插了許多笑點,甚至於很想要大哭的人可能會很痛恨這些笑點,因為那些劇情都在干擾你情緒上的發泄。但老實說,我很感謝編導這樣的安排,因為這不至於讓比較感性的我淚水為之潰堤。但我發現其實這麼「不自然」的壓抑也未必妥當,因為前面擋住了,到後頭可能就難以收拾。

《父後七日》不濫情,卻暗含真情,會在適當的時候迸出來讓觀眾無法抵擋。這個好!讓我感覺好像回到年輕時看法國電影那樣的情懷,沈澱到一定程度,那累積起來的力量,很沈很重。所以觀眾或許通過了「父女騎車」那片段的考驗,但可能逃不過最後「機場候機」的回擊。那畫面單純,旁白平穩,但講的卻是過來人才會有的心情與體驗。啊呀,我笑了大半場,卻在終場前心酸至極。

我推薦《父後七日》給愛看電影的朋友,也特別將之推薦給失去至親的朋友。不是說看了這部片,你我便獲得什麼心理上的寬慰或是情緒上的救贖,而是可能目前的你依然沈溺於那種無止境的失落與壓抑,抑或你曾經歷過那段一大堆問號與驚歎號的時光,這部片極有可能帶給你一些新的思維與角度,陪伴你度過或重新審視這段生命中你視為最低潮的歲月。

曾聽過「成功需要朋友,巨大的成功需要的卻是敵人」這個觀點,我覺得一樣,傷心需要時間來療癒,但真要能揮別傷心,卻是得好好面對那些不願意想起的片段,面對它,處理它,並放下它,縱然淚水可能再次氾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蔡政儒,字明道,生於 1968 年 12 月 22 日,台灣台北人,美國知識系統學院電腦資訊科學碩士。性情溫文而恬澹,重義氣,嗜讀書,好美食並曾茹素五年;喜研究電影、攝影與各類玄妙事物,並與友人交遊和幫忙解決問題,進行知識與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近年來專心於電子商務的行銷與系統事務,並擅於企劃與建置小而美的興趣類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