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超越當代品相,引領明日風騷 -- SanDisk Cruzer Contour 隨身碟

還記得 iMac 是世上第一台正式使用 USB 界面的大量生產個人電腦,而從那時開始,也正式宣告了 USB 界面周邊設備市場的勃興。我們看到了硬碟外接盒、印表機、掃瞄機、數位相機、鍵盤、滑鼠、搖桿等紛紛開始使用 USB 界面;還甚至有 USB 電扇、小燈、喇叭、按摩器等第二線周邊設備的出現,實在是林林總總,令人大開眼界。在許多人每天都會接觸的 USB 周邊設備中,除了鍵盤、滑鼠、外接硬碟外,可能最常使用的就是 USB 隨身碟了。

從 1998 年出現概念型隨身碟、 2000 年 Trek 正式推出拇指碟(Thumb Drive)後,隨身碟被發明至今已經快十年了。這些年來的隨身碟雖然廠牌五花八門,款式也是令人眼花撩亂,但基本上還是可以放在口袋裡、放在手掌上的「扁扁的長方體」形狀。



■ 當今隨身碟的三大弊病

為了攜帶方便,隨身碟採用塑膠材質外殼;為了保護 USB 界面插頭,隨身碟多半搭配蓋子。雖然外殼顏色與加工可以千變萬化,但塑膠材質畢竟不很堅固,摔壞斷裂的情況時有所聞;而看多了塑膠材質的隨身碟,視覺觀感上也不免膩煩,因此其隨身裝飾的意義與價值也大打折扣。最後,隨身碟蓋子極易遺失的事實,也讓蓋子用以保護 USB 界面插頭的目的也飄渺無蹤。換言之,「不甚牢固」、「外觀平庸」、「遺失蓋子」正是當代隨身碟的三大弊病。

然而 SanDisk Cruzer Contour 的出現,讓我對於前述當代隨身碟的三大弊病有所改觀。





■ SanDisk Cruzer Contour 的解決方案

初見 SanDisk Cruzer Contour ,第一印象就是其採用了鋁金屬外殼。在視覺與觸感上,立刻讓其與坊間一般常見的塑膠殼隨身碟就因用料不同而大相逕庭;給人一種高貴雅緻、堅固耐用的第一印象。



Cruzer Contour 的尺寸是長 7.2 公分(伸出 USB 插頭時為 8.6)x 寬 2.4 公分 x 厚 0.95 公分,重量為 35 公克,使用金屬材質並沒有顯得特別重。




Cruzer Contour 整體造型十分流線,頭端是 USB 插頭的部份,而尾端則以類似流線型跑車的收尾方式往下斜收,十分漂亮。可能有朋友注意到了這個頭端的部份並沒有瞧見 USB 界面插頭,那是因為 SanDisk 為 Cruzer Contour 設計了獨特的可隱藏 USB 界面插頭設計,這一點請容後述。




雖然隨身碟本體仍是塑膠,但這整個本體是落於一個斷面如 U 字形的金屬槽上,而且槽邊與本體同高,等於說整個本體除了上方外,左、右、底部都為金屬槽所包覆,保護十分完整。


再者,是 SanDisk Cruzer Contour 銀與黑的雙色配色,顯得落落大方。



銀色部份正是前面曾提及的鋁金屬,上面刻有「SanDisk」、「Cruzer Contour」以及容量「4GB」的字樣;其霧面表面處理,不會讓 SanDisk Cruzer Contour 在遭遇輕微刮傷時,顯得如早年 iPod 背面那打磨得光亮如鏡的金屬部份那麼明顯。

黑色部份則是隨身碟的本體部份,也就是整個 SanDisk Cruzer Contour 隨身碟的上蓋部份。其具有推動時的三道防滑突起橫條設計,更有「Cruzer」的字樣,在插入電腦通電後會以藍色冷光亮起,更顯科技時尚。

此外,SanDisk Cruzer Contour 有兩款容量大小, 4GB 與 8GB 。如照片所示,在下所測試的是 4GB 的款式。







上一段曾提及「三道防滑突起橫條設計」,可能會讓一些朋友感覺奇怪,插拔隨身碟有什麼大不了,為何還要這麼「工夫」呢?先前提及 SanDisk 為 Cruzer Contour 設計了獨特的可隱藏 USB 界面插頭設計,所以使用者可以透過拇指在隨身碟本體上往前與往後滑動,就可以讓內藏的 USB 界面插頭裸露且被推移出來,或者再次隱藏。而這個「三道防滑突起橫條設計」就是方便使用者以拇指推挪 Cruzer Contour 時使用。

要使用 USB 隨身碟時,只要以拇指往後拖拉,就可見到本體往後移動且露出 USB 界面插頭,然後以拇指往前推,此時見可見到插頭隨著本體被推至前方,此時使用者就可以將之插入電腦中並開始使用。




當使用結束,只要以拇指按著隨身碟本體先往前推,就可見到本體往前整個將插頭部份完整包覆住,然後再將之往後拖拉,就可以將本體歸位還至原本位置。





其實更令人驚嘆的不只是這個隱藏式設計。在 USB 界面插頭露出本體之外,或者隱入本體內時,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有一片金屬蓋同時也掀開或闔起,讓 USB 插頭完整地受到保護。




推挪時,就可以看到 Cruzer Contour 那平日處於收納狀態時原本看不到的機體部份。而這些部份依然美麗細緻,不會說平日見不著就隨便弄弄。






也許先前的圖解還不夠清楚,所以決定來一小段影片,為大家示範實際操作 Cruzer Contour 的模樣…






■ 相容性

當然, SanDisk Cruzer Contour 與一般隨身碟相同,能夠和 Mac OS X 、 Linux 以及 Windows 等主流作業平台都相容,並進行資料存取作業無誤。

但在 Windows 上, SanDisk Cruzer Contour 有更多的功能,包括了 ReadyBoost 與 U3 等技術。也因為如此,將 SanDisk Cruzer Contour 插入 PC 或 Mac 時,都可以看到有兩個卷冊,一個是可讀可寫的隨身碟儲存本體(如下方螢幕擷取圖片所示,在下命名為「CONTOUR」),另一個則是唯讀(Read Only)的 U3 System 部份。






ReadyBoost 是微軟最新的 Windows Vista 作業系統中的功能,能讓電腦利用 Cruzer Contour 做為暫時性的輔助記憶體,進而提升整體效能。

至於 U3 能讓使用者憑藉著 Cruzer Contour ,將個人檔案與常用的軟體隨身攜帶,換言之,不管人到何處,用了誰的電腦,都能將個人常用的軟體、個人桌布、底色圖案、我的最愛與檔案等也一併帶到,可以在任何電腦上建立熟悉的電腦環境所需的一切。在 Cruzer Contour 這邊也隨機附帶了一些常用的軟體,包括 Skype 與數獨遊戲。





■ 實際測試

根據 SanDisk 的官方資料, SanDisk Cruzer Contour 的讀取速度可達每秒 25MB ,寫入速度則為 18MB 。當然這應該是很吸引人的理論值;實際上呢?不試就不知道,個人不習慣拿坊間一些測試程式來測,都是以徒手的實際操作為準,因為這樣既真切又直覺,與日常生活中慣有的操作完全相同。於是在下拿了總檔案大小為 1GB 的 272 個數位相片 JPEG 檔案當實際測試,全部於個人的 Mac 與 PC 上各進行三次,然後各取平均值。

結果?將之從在下的 20" iMac G5(PowerPC 2GHz; 1.0GB RAM)內建硬碟拷至 SanDisk Cruzer Contour ,共花費 83 秒,等於每秒寫入速度為 12.05MB ;若將之拷回硬碟,則花費 57 秒,相當於每秒讀取速度為 17.54MB 。

但若將戰場移至個人的 PC 上,將之從在下的 Dell PowerEdge SC420 伺服器(Intel Pentium 4 2.8GHz; 1.0GB RAM)內建硬碟拷至 SanDisk Cruzer Contour ,共花費 78 秒,等於每秒寫入速度為 12.82MB ;若將之拷回硬碟,則花費 47 秒,相當於每秒讀取速度為 21.28MB 。

這兩組數字都與官方所公布的數值有相當差距,大概打了八折,不過這也就是個人向來所喜歡的拿實際操作來當測試。不過由於個人的 Mac 與 PC 都比較舊,或許在近兩年的新機器表現上會有更好的結果也說不定。無論如何,官方的是理論值,只能當個參考就是了。

不過若拿其與在下舊款的隨身碟相比,就快得多了。由於舊款隨身碟的速度實在很慢,測試所得的數字差上一大截, Cruzer Contour 明顯勝出,在此就按下不表。




■ 其他

SanDisk Cruzer Contour 隨機附上了方便使用者攜帶的保護皮套,讓 SanDisk Cruzer Contour 在完整的保護下更不易受傷。

皮套上還有小小的金屬掛鉤,可以將之與鑰匙串或是包包整合在一起,在實際使用時更為方便。





■ 結語

SanDisk Cruzer Contour 不但具有與眾不同的科技時尚外觀,以及獨特超炫的可伸縮式的 USB 界面插頭,更棒的是具有終身保固。但不可避免的,其價格也超過同型商品不少,如果喜歡與眾不同的造型,更相信 SanDisk 的卓越品質,那麼 SanDisk Cruzer Contour 的確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在此鄭重推薦給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蔡政儒,字明道,生於 1968 年 12 月 22 日,台灣台北人,美國知識系統學院電腦資訊科學碩士。性情溫文而恬澹,重義氣,嗜讀書,好美食並曾茹素五年;喜研究電影、攝影與各類玄妙事物,並與友人交遊和幫忙解決問題,進行知識與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近年來專心於電子商務的行銷與系統事務,並擅於企劃與建置小而美的興趣類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