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31日 星期三

2006 年上海之旅:5/24 之 東方明珠塔

到了東方明珠塔,越靠近,才知道真的很巨大!若想要攝得全景,若沒有保持距離,以一般相機鏡頭,是無法攝得全貌的。





請瞧瞧在下在塔外所拍攝的影片吧!影片中拍了東方明珠塔,與周遭的情景。

(檔案格式:320x240 .mov 大小:5.1MB 長度:29 秒)




1994 年 10 月 1 日落成的東方明珠塔坐落於黃浦江畔的浦東陸家嘴「嘴尖」上,與世界知名的「外灘」隔江相望。塔高 468 公尺,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僅次於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和俄羅斯莫斯科電視塔。

陸家嘴「嘴尖」?瞧瞧地圖便知分曉:





東方明珠塔乃是由三根直徑為 9 公尺的擎天立柱、太空艙、上球體、下球體、五個小球、塔座和廣場組成,大大小小的球體共 11 個。上球體設有 267公尺高的旋轉餐廳,每小時轉一圈,可一邊用餐,一邊欣賞上海景色。





這是購票處的票價說明。





我們當然買了最貴的 100 元(約合台幣 400 元),可一次看太空艙、上球體、下球體等三個大球體,這樣才過癮。






買到票後,就等著搭電梯上樓。上樓前還要經過機場級的金屬探測門進行安檢,帶著筆記型電腦的立群兄還被要求去寄放電腦,看來相關單位的確很重視安全保防方面的事務。咦?台北 101 大樓進出都不必經過安檢,看來應該是… 掛保證的「台灣第一勇」, 100% 不怕炸彈,十足固若金湯吧?

望著長長的人龍,當場拍了一小段視訊影片,並請因見到長長人龍而無力中的青哥開場~


(檔案格式:320x240 .mov 大小:1.4MB 長度:13 秒)



排隊時,看到正中央的 360 度觀光電梯下降了;這稍後下樓時會坐到。








等電梯排隊時,隨手拍了這張透過玻璃天篷所看到的東方明珠「三腳架」的腿柱之一。





還好也沒排多久,約 10 分鐘後,我們就進入電梯了。嘿嘿,只需 40 秒鐘,便可到達 263 公尺高的上球體上!這一段在下可是拍了視訊影片,還請大家一起來瞧瞧!

(檔案格式:320x240 .mov 大小:4.4MB 長度:49 秒)



上球體觀光層直徑 45 公尺,高度雖然不是最高點,但無疑地是鳥瞰全上海景觀的最佳處所。難怪人山人海,旅客來自全球與中國各地!










光看照片不過癮,來瞧一小段視訊影片吧!

(檔案格式:320x240 .mov 大小:1.3MB 長度:9 秒)



於正確的方向,觀景窗玻璃上標了中國各地的大城的名稱與距離。在這裡標的是台北與高雄;拼音是以羅馬拼法,而不是我們慣用的 Taipei 與 Kaohsiung 。






青哥與立群兄合影留念。





來到高塔,自然要遠眺!瞧,這就是對岸的外灘景觀。





再近一些…





照片近了些,但不知道哪一棟樓是哪一棟,似乎也是枉然!來,且讓在下為大家服務吧,以這一段外灘最精華的部份,為大家標明建築物與相關的特色。(這張照片可點選放大)





過癮吧?在下自己可是覺得很過癮!望著外灘的各國古典建築,遙想當年的上海絕代風華!此時應該響起背景音樂「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Cool



來,這張照片顯示南北外灘的交會點,也就是蘇州河。河上有許多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最靠河口的第一座橋--外白渡橋。





外白渡橋的故事,必須從另外一座橋講起。公元 1856 年,由英國商人韋爾斯等 12 名商人集資建造的木橋,當初稱為韋爾斯橋。因位置在原來的外擺渡口,故又稱「外擺渡橋」。但由於過橋必須收費,令市民怨聲載道,於是在 1873 年 8 月,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又在韋爾斯橋西側,也就是蘇州河匯入黃浦江口附近,新建另一座免費通行的木橋,因靠近外灘公園故命為「公園橋」 (Garden Bridge) ,又因讓大家免費過橋,上海市民照著「外擺渡橋」的名稱,戲稱「外白渡橋」;韋爾斯橋則因乏人為津,兩個月後被拆除。

後來到了 1907 年,因木橋已經不能滿足當時交通的需求,於是改建成鐵橋取代之。這鐵橋就是今日所見的外白渡橋,也成為老上海的象徵之一;其特色是中國第一座全鋼結構鉚接的橋樑。





沿著蘇州河往遠方眺望,看到傳統建築與新穎高樓交叉呈現,別有風味,這就是在世界大都會發展史中曾經消失數十年的上海,重新登上國際舞台並積極發展的現貌。




別老看上海市區啦,到另外一面看看浦東自己的大樓吧!











我們後來走到最高的球體,發現實在太小,也沒有什麼心思照相,在人山人海的情況下,趕緊下到原來的球體,然後又到更低的觀景點,發現這裡變成沒有玻璃,都是鋼纜網子。










但從這兒眺望出去的風景,就更清晰了,而且高度適中…











在這中間曾經邊走邊聊,聽立群兄提到說「上海人的驕傲」。他說上海人一直有長遠裡來的驕傲,覺得其他各地的人都是落後的,但問題是別說歸國華僑、台港澳人士了,其他各省也有發達的人與見過世面的人,大家來到上海,就把大部分「普通上海人」給比下去了。所以一般上海人在從事服務業時,會因為「心不甘情不願」,讓其相關的表現不會很好,甚至於一般評價還落後給廣州人,因為後者受到了香港的薰陶,在服務方面的水平可是很高的。

才剛聊完,我們就碰到了一個服務員,聽口音知道就是上海本地人,結果有外省人因為票不在手上,想與我們一起搭乘觀光等級的電梯下樓,結果就被他趕到另外一邊去搭其他非觀光等級的電梯。那幾位觀光客也明理,並沒有拒絕或抗議,只是問說:「往那兒走?會有什麼?就可以下樓嗎?」

服務員回答:「你走就是了。」

觀光客問說:「走過去,就有電梯可搭嗎?」

服務員回說:「走就是了,問這麼多幹啥?你沒票就別杵在這兒!」


接下來這位年輕的服務員就不應聲了,觀光客見狀,也只有摸摸鼻子自己探路去。立群兄說他的確是負責,但態度也不必這樣,講清楚些,也讓外地來的觀光客放心嘛,也免得發生誤會,多講兩句,觀光客就因為有解釋就放心而不再詢問了,服務員也就輕鬆了,何必如此不清不楚,反而是自己的態度,讓對方杵著!

立群兄說:「這就是上海人的驕傲,連十八九歲的年輕人都有這麼根深蒂固的驕傲!」

好個上海人的驕傲!實在讓在下大開眼界! Shock




參觀完畢,於是乎就搭乘先前提及的 360 度觀光電梯下樓囉!





觀光電梯呢,當然怎能錯過拍攝視訊影片呢?來!

(檔案格式:320x240 .mov 大小:7.3MB 長度:60 秒)



到了樓下,除了看到這個世界風景大照片群,讓遊客紛紛取景照相…






還有青哥童心未泯,狂看這個 3D 動畫片…





前兩者都令在下有些…無力,所以就自己找地方拍囉。看來看去,似乎沒啥好拍,還是中規中矩朝著出口處拍了這一張…






出去以後,外面飄揚的各色旗幟,與遠方的海關大樓,看起來還挺順眼的,拍一張!





然後我們就準備進捷運,去逛逛其他地方!太棒了,這可是我們繼磁浮電車、計程車、公車後,在上海搭乘的第四種交通工具。詳情請待下回分解!

2006 年上海之旅:5/24 之 馬當路看舊樓後前進浦東

5 月 24 日,由於是搭配青哥的客戶訓練教學課程,所以青哥決定要先去看看場地,比較放心,在下自然也要陪同前往。於是我們與立群兄搭上出租車,上路去也。

這是青哥在出租車內的留影。表情安詳自在,似乎無憂無慮。(在此用「似乎」二字是因為在下知道青哥心中依然為著 25 日的課程而忐忑不安也…)





而這是坐在前座的立群兄。這一張照片剛好可以欣賞曾在前文[旅遊記事] 2006 年上海之旅:5/23 之 計程車、旅館與公共汽車中提及的「中國出租車內有著讓司機與乘客區隔設計」。






這個就是青哥 25 日所要進行客戶訓練的上海世新進修學院所在地:大同商務大廈。位於復興中路 369 號,也就是復興中路與馬當路口。若以步行方式走到知名的「新天地」,十分鐘內可達。


世新?很耳熟?沒錯。這就是台灣的世新大學進軍中國大陸的方式,目前在北京與上海兩地設立據點。





由於旁邊的馬當路,還有許多滿老式的建築物,所以立群兄就領著青哥與在下,逛了一下。






路旁人行道上當場進行客戶服務的自行車/機車行。這樣的佔地為王的情況,與台灣相同。





其實走在上海街上,讓在下又回憶起了 1993 年在美國紐約突然體驗到的「台北經驗」。 1993 年八月在下到美國芝加哥留學,先去好友 Robin Chen 所在的紐約小住半個月,體驗一下大蘋果的風土人情,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 Robin Chen 的學長 -- 現在團購網 heyshopping.com 的產品經理「採購胖」。

當時在好友 Robin Chen 的導引下,每天都出去逛大街,行走於紐約大街小巷,當時走在街上覺得怪怪的,回到 Robin 家後也覺得怪怪的。當時告訴自己,是因為首次出國的一種新鮮感,舉目所見,都覺得十分 exotic ,處處皆為異國風情也。過了三天,才恍然大悟!走在街上怪怪的,是因為紐約大街上(或應該說西方世界)根本沒見到台灣常見、讓行人免於日曬雨淋的「騎樓」設計。也因為沒有騎樓,所以每條街都顯得更為寬敞舒適,陽光自上方撒下來,覺得很亮,也覺得舒服。

回到 Robin 的家會覺得怪怪的,那是因為若是在台北出去行走了大半天(Robin 沒有車,所以當時我們都是搭乘紐約 Subway 或是以步行的方式逛大街),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把被汗水浸溼的衣服趕緊換下來,並且去沖個澡,讓身體回到舒適乾爽的狀態。在紐約由於乾燥的關係,所以即便流汗,很快就乾了,也沒有什麼汗臭,因此回到 Robin 家就可以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得先換衣沖涼。

在上海呢,也因為沒有騎樓,所以覺得每條街都亮亮的;不過有些店家還是會在門上弄個遮陽避雨的布篷。





有些人大剌剌地把衣服就晾在大街上;這樣的景觀在台灣已經很少見到。當然,這樣的景觀在大馬路或是新穎的社區中是看不到的,要拐進傳統的住宅區才可見著。





路上也有老阿媽坐在路旁,望著人來人往出神。原本要好好地拍她一張,不料被旁邊殺進來的大嬸破壞了畫面。也罷,就保留這張照片,讓「大嬸步向阿媽」成為一種「照片的表象」與「女人年齡的一去不回」的雙重意含吧! Cool






大街上都有人隨時停下來「侃大山」,小巷子內呢?更是如此。三三兩兩的好友就弄張小桌子,泡茶下棋,其樂無窮。





隨處都可看到自行車恣意停放,將之想像成摩托車,就覺得宛若置身台北街頭。當然,上海不是沒有摩托車,但相對於數量龐大的自行車,顯得是另一階級的富有設備。






回過身來,剛好拍到這張,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富有的機車族也會幫老農助他一「腳」之力?





走到另外一頭,重新拍攝坐在自家門口凝望的阿媽。







小逛馬當路後,立群兄決定帶著我們前往浦東的「東方明珠塔」逛逛。所以我們又搭上計程車,朝著東方明珠塔前進。但這一路上,也拍到不少個人覺得值得捕捉的鏡頭,例如…





這就是新天地與馬當路中間,原本復興中路上的一些老建築物,下令一拆,就全拆了。看來以後又是一片榮景。老實說,在下很喜歡這樣的拆除景致。原本就嗜好拍攝廢墟的陳跡,也喜歡探索「文明帶來的是建設還是破壞?」、「文明本身不斷在演化抑或沈淪?」等問題。曾於先前發表的[隨手擷影] 廢墟,在記憶長河中漂流 -- 拆除已近尾聲的光華橋中,推薦日本攝影師小林伸一郎的《廢墟漂流》,在此再度推薦。 Cool




上海騎車不必戴安全帽,但警察執法還是十分嚴格…







中國這些年於硬體方面激烈發展,所以有些科技、設備直接就接收了最新的結果,前幾年的東西就不復見了。個人觀察到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用的冷氣,絕大多數都是分離式的,所以大樓外多半掛著分離式冷氣的母機。不似台灣街頭一抬頭,還可看到許多箱型冷氣。





一般在進行拆房子還是蓋房子的工程,還用竹子架起的工作台來進行工作,此景台灣已經難見。所以讓在下有回到童年時光的感覺,溫馨而美好。





位於延安中路的「都市風情街」是一地下街的商場,可惜過門而不入。






這是上海的路邊垃圾桶。





法租界隨手擷影三景…









路邊有些廣告看板給人「十分科技」的印象呢!





來瞧瞧這些廣告看板的視訊檔案吧!一個是捲軸式,另一個則是 LCD 的。

(檔案格式:320x240 .mov 大小:1.4MB 長度:6 秒)

(檔案格式:320x240 .mov 大小:1.1MB 長度:3 秒)




上海人雖然多,但有些馬路乾淨到令人感動。不知道是剛剛掃過,還是我們經過了人煙稀少的道路…





鬧區大樓二景…








來兩段視訊檔案吧,歡迎網友與在下以虛擬方式,同遊上海大街小巷~

(檔案格式:320x240 .mov 大小:30.3MB 長度:1 分 53 秒)


這一段中看得到號稱是上海的「樂器街」汾陽路的街景,由於在上海音樂學院附近,所以自然而然販售樂器的店家就聚集起來,鋼琴、古箏、喇叭、大提琴、小提琴,什麼都賣:

(檔案格式:320x240 .mov 大小:27.1MB 長度:1 分 35 秒)



準備過江囉!我們走的是 1989 年 5月通車的「延安東路隧道」南線。這個隧道乃是自黃浦江下穿過,連通上海浦東與浦西,由南北兩條隧道組成,共 4 條行車道,全長 2,261 公尺。










在隧道內拍的視訊檔案:

(檔案格式:320x240 .mov 大小:5.3MB 長度:35 秒)



到了以前上海人眼中的「鄉下」,現在全世界目光的焦點 -- 浦東了。










浦東地處上海市黃浦江東岸,因此得名,也是上海市東部的「新區」,面積約為 522.8 平方公里,人口約 150 萬人(相對於台北市,是 271.8 平方公里,人口為 262 萬人)。浦東有上海市新的浦東國際機場,而 2010 年上海也將於浦東舉辦世界博覽會。

不過由於高樓林立,不堪重負,上海市鬧區每年正以 1 公分的速度下沉,而浦東新區更以每年 3 公分的速度下沉,樓高 420 公尺的「金茂大廈」一帶更下沉 3 公分多。


(本圖取材自 wikipedia)



拐個彎後,終於遠遠地看到了我們的目的地--東方明珠塔。

網誌存檔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蔡政儒,字明道,生於 1968 年 12 月 22 日,台灣台北人,美國知識系統學院電腦資訊科學碩士。性情溫文而恬澹,重義氣,嗜讀書,好美食並曾茹素五年;喜研究電影、攝影與各類玄妙事物,並與友人交遊和幫忙解決問題,進行知識與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近年來專心於電子商務的行銷與系統事務,並擅於企劃與建置小而美的興趣類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