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壓力、鬱卒易傷肝 中醫治療靠「逍遙」 (轉貼)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08-09-11 09:09

中醫師間彼此有一個流傳的笑話,大意是第一次看診時,若遇到不知如何處方的病人,男生就開六味地黃丸,女生就開加味逍遙散,可謂是一方走天下。雖是一個笑話,但六味地黃丸及加味逍遙散也確實是中醫常開的處方,在全台灣的用藥量排行榜上一直是高居不下。

俗話說「十女九鬱」,時至今日,或許應改成「十人九鬱」更為貼切。生活在今日的社會似乎真正逍遙快樂的人並不多,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壓力,當壓力持續一段時間均不得解除,就常常會出現中醫所謂的「鬱證」,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肝氣鬱結」,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肝鬱」,約略接近「鬱卒」。

造成肝鬱的原因,常是肝因情志不暢,鬱怒所傷,以至於失於疏泄所致氣機鬱滯。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常有:精神抑鬱、胸脅脹悶或竄痛,喜嘆氣,或乳房、臍下兩旁脹痛,大便失常,月經不調等等,而由中醫師把脈時常可把到弦脈。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張書寶醫師表示,在中醫肝屬木,脾胃屬土,當肝出現問題最易使脾胃受到牽連。

中醫的肝有幾個主要功能,並不全等於西醫的肝。例如:肝藏血。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這也是中醫常強調不能熬夜的主要原因,半夜子時至丑時(PM11:00~ AM03:00)正是經絡循行至肝膽經的時候,若仍辛勤的工作,則肝無法發揮藏血的功能。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調節情志和協助消化的功能。再如:肝開竅於目,這也是中西醫常溝通不良之處。常有一些老年人的病患眼睛模糊、酸、澀,中醫大多第一個思考肝的問題,患者一聽,又急忙去檢查肝功能、照超音波,結果一切正常,於是便說:「中醫都亂說。」常使中醫蒙上不白之冤。

而千古名方—逍遙散,正是治療肝鬱最常使用的方劑之一。逍遙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主治就是「肝鬱脾虛」,當進一步出現脾虛時則會有食慾不振、精神倦怠等現象出現。而開立出逍遙散時中醫師心中的那把尺就是「肝鬱脾虛」,這也是中醫最主要的精神。

張書寶醫師說,並非是因緊張、胸脅不舒月經不調而開逍遙散,雖然逍遙散都可治療這些症狀,但開逍遙散真正的原因還是「肝鬱脾虛」。所以不論是什麼症狀,只要是中醫判斷起來是肝鬱脾虛,都可用逍遙散治療。另外,大家常聽到的加味逍遙散,即是逍遙散加上丹皮、梔子兩味清熱藥所組成,因肝鬱了之後很容易化熱,使人出現熱象,故加味。

但肝鬱也並非只能以藥物治療,如針灸太衝、足三里、內關、肝俞等穴亦可達疏肝效果。看一本好書,聆聽一段好的音樂,安排一段旅遊,下班後輕輕鬆鬆的散散步、騎騎腳踏車,與三五好友聊聊天,同樣可放鬆心情,亦是肝氣鬱結的一帖良藥。

但張醫師也強調,希望民眾千萬不要因此自行診斷、自行服用處方。想服用中藥仍須由中醫診斷處方,因按照書本生病的仍是少數,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差異,雖同是逍遙散證,可能都須再做一些加減,才能成為真正適合自己的專屬方,服後才能逍遙。

出處: http://n.yam.com/uho/healthy/200809/2008091165891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誌存檔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蔡政儒,字明道,生於 1968 年 12 月 22 日,台灣台北人,美國知識系統學院電腦資訊科學碩士。性情溫文而恬澹,重義氣,嗜讀書,好美食並曾茹素五年;喜研究電影、攝影與各類玄妙事物,並與友人交遊和幫忙解決問題,進行知識與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近年來專心於電子商務的行銷與系統事務,並擅於企劃與建置小而美的興趣類型網站。